也因此,豪強的做大,百姓生活困頓不堪,導致了西漢末期社會矛盾激增。
在這個時候,甚至劉氏子都以為自己已經不再是命神授,最終將皇位禪讓給了王莽。
當看明白扶蘇寫下的這些政策的時候,張蒼不禁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可以預見,來主持這些政策執行的人,是要遭到無數人忌恨的。
所謂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這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奪人錢財那麼簡單了,而是赤裸裸的連根都給你掘了。
當然,相比起桑弘羊的政策,扶蘇對其則是進行了改進。
準確來,不再是官府在經營,而是官府讓人來經營。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簇,這是政治鬥爭的核心要義和戰之必勝的法寶。
用在這裏也是格外的合適。
為何曆史上多數的變法和改革最終都是失敗或是無疾而終,其最核心的根本就是未曾培養出一個守護自身利益的集團。
或者,即便有這樣一個集團,也太過渺,根本禁不起風浪。
而商鞅變法為何能夠成功?而山東列國同樣變法,卻最終不能堅持下去?
在秦國,即便商鞅被車裂,可商鞅留下的製度卻仍舊在秦國保存下來?
其根本原因就是變法二十餘年,商鞅設立的製度已經根植朝野,舉國上下,對於變法之後,秦國肉眼可見的國力增長和富足,是看的見得。
更為關鍵的是,商鞅還設立出了軍功勳爵製度,為變法培養了一個強有力的守護集團。
任何人妄想挑戰變法之後抱團形成的利益集團,都會受到猛烈的反撲。
要知道,當時的秦軍上上下下,到處都是因為軍功上來的軍官,在此之前,這些軍官多數都是貧民或是奴隸。
他們因為商鞅設立的製度而獲益,自是不會跳出來反對商鞅。
可以,當時即便是秦王,妄想挑戰這一套體製,也幾乎是不可能了!
除非這個秦王就是敵國派過來的奸細。
按照扶蘇的設想,先是以債券令看清哪些是值得信任和利用的商賈,想來,但凡願意購買債券令的那些商賈,其本身對於秦廷就充滿了信心。
而之後,這些商賈完全可以充當官府的白手套,在他們自己獲利的同時,將一部分利益交到國家手鄭
如此一來,守護這些政策的力量便會大大的加強。
畢竟,這些商人也會因此而獲益不菲,誰若是要動他們的奶酪,扶蘇相信這些商賈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一定是爆表的。
這同樣也是互惠互利,在這樣的一套組合拳下來,秦國的財政可以十年之內,幾乎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
當張蒼明白扶蘇整套計劃的構思之後,張蒼不由得對扶蘇表示深深的歎服。
整套計劃嚴絲合縫,環環相扣,銜接的無比緊密。
對於人性的思量和考驗,都是相當的出色。
當然,這樣的計劃也不是完美無瑕的,其上仍有瑕疵和一些不足之處,還有一些考慮的不是很周到的地方。
隻不過這些都已經是一些細節上麵的事情,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