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詩聖義舍(1 / 2)

無生城的城西,有一座占地七百畝的建築群,相對於周邊繁華的猶如廣通街一般的商鋪,和那周遭拔地三層以上的高樓,這占地七百畝的建築群,全部都是一層的平房。

建築群的周圍,圍著一道兩人高的木牆,分別開了四道門,那門就像這建築群一般,用的是最為普通的木材,木門上麵連漆麵都沒有粉刷,更不用說那象征著藝術的雕刻了。

看上去隨時都會散落的木門外,掛著一盞忽明忽暗的油紙燈,那透亮的燈紙上用黑筆寫著義舍兩個字,一陣風吹來,那好像隨時就要被風吹滅的油燈,倔強的透過那薄紗的白色燈紙,好讓路過的行人能看清楚那燈紙上寫著的兩個大字——義舍。

黃泉地府中的幽日,正在西方逐漸成為一縷斜陽,不知何時開始刮起的風,逐漸變大,刮得路上的行人們紛紛加快了回家的腳步。

在那倔強燈光的指引下,八名背負長刀的漢子和一名身穿素衣長衫的男子,快步走到了那隨時都要散架一般的門前。

本要直接上去拍門的長衫男子,被身材最為魁梧的大漢攔住,連比帶劃交談一番後,一行九人紛紛整理下身上的衣衫,神情肅穆,抱拳拱手施禮後,為首的大漢方才輕咳一聲,緩緩走到大門前,極為輕輕的將大門打開,示意眾人迅速進入後,方才再次輕輕的把大門關閉,僅剩下那大門外仍在倔強亮著的油紙燈。

進得院內,三米寬的路麵上放置著一件質樸的香爐,飄散的香燭氣息透著一股難以言表的寧靜和恬靜,香爐後方是一座極為寬廣的大殿,殿前兩側的木柱上,分別書寫著: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願擁寬被三千尺,佑護南北老幼睡安眠,秋寒不侵暖如春。

“好,實在是好詞啊!

若是我所記不錯的話,左手第一句不是出自詩聖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嘛。”

素衣長衫男子一邊誦讀,一邊不由得出聲言道。

男子身旁的魁梧大漢,則連連點頭道:

“澤弟所說不錯,這正是杜甫杜大人所做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不過,這個不是出自,而是杜甫大人親手所提的詞。”

“大寶兄,你所言當真?”

“千真萬確!”

原來,這無生城中的義舍,恰恰是杜甫出資建設的,說來話久長了。

話說終年五十九歲,一生悲涼淒苦,病逝於長沙至嶽陽的一條破船上的杜甫,死後來到幽冥路,經奈何橋至輪回轉生之地時,當值鬼王念杜甫一生境遇和滿腹才華,本意讓杜甫轉生王侯門,轉生陽間做一賢王,沒想到的是,卻被杜甫嚴詞拒絕了。

杜甫不僅僅拒絕了王侯門,也拒絕了轉生陽間的提議,並且拒絕了分別來自酆都大帝和鬼帝鬼王的邀請,執意進無生城生活。

而作為生前窮困但名氣極大的人物,各地人們得知杜甫逝後紛紛焚燒了大量的紙錢,來用作對杜甫祭奠,也就出現了無生城中有名的天降萬財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