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願意穿越回宋朝?(1 / 1)

與唐漢明清相比,宋代就是一個不太強大但有幸福感的朝代。前日,有雜誌給我發問卷:“如果你能穿越,最喜歡回到哪個朝代?”我想了一下說,“宋朝吧。”為什麼是宋代呢?那不是一個老打敗仗、老出投降派、老沒出息的朝代嗎?連錢穆老先生都說,“唐漢宋明清5個朝代裏,宋是最貧最弱的一環,專從政治製度上看來,也是最沒有建樹的一環。”其實我想說的是,強大就值得向往嗎?在我看來,與唐漢明清相比,宋代就是一個不太強大但有幸福感的朝代。宋代開國100多年後,當時的人們開始比較本朝與其他朝代,我們現在聽不到他們討論的聲音,不過估計也與現在一樣,感歎“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有一位大學問家叫程伊川,說得比較具體,他總結“本朝超越古今者五事”:一是“百年無內亂”;二是“四聖百年”—開國之後的四位皇帝都比較開明;三是“受命之日,市不易肆”—改朝換代的時候兵不血刃,沒有驚擾民間;四是“百年未嚐誅殺大臣”—100多年裏沒有誅殺過一位大臣;五是“至誠以待夷狄”—對周邊蠻族采取懷柔政策。由此可見,宋代確實是別開生麵。宋代的皇帝對知識分子很尊重,100年沒有殺過一人。看著實在討厭了,就流放,流放了一段時間,突然想念了,再召回來。文人之間也吵架,但都不會往死裏整。王安石搞變法的時候,司馬光在大殿上跟他吵,王安石就把他趕到洛陽去。司馬光去了洛陽後就埋頭編《資治通鑒》,編累了,就寫一封公開信罵罵王安石。王看到了,也寫公開信回罵。

宋代對商人很寬鬆。在漢朝的時候,商人要穿特別顏色的衣服,不能坐有蓋子的馬車;到了唐朝,《唐律》仍然規定“工商雜類不預士伍”、“禁工商不得乘馬”,而且商品交易隻準在政府規定的“官市”中進行;到了宋朝,這些規定都不見了,商人子弟可以考科舉當官,文人們都不太在意自己的商人家庭背景。朱熹就很得意地回憶說,他的外祖父是一個開酒店、做零售的商人,當年可有錢了,“其邸肆生業幾有郡城之半,因號半州”。政府對集市貿易的控製也完全地開放了,老百姓可以在家門口開店經商,各位日後看電視劇,看到老百姓隨地擺攤做生意的場景,那都是宋以後的景象。如果電視劇演的是漢唐故事,你大可以寫微博去嘲笑一下編劇同學。

宋代的文明水平達到前所未見的高度。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之外,其餘三項—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均出現於宋代。台灣學者許倬雲的研究發現,“宋元時代,中國的科學水平到達極盛,即使與同時代的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中國也居領先地位”。宋代的數學、天文學、冶煉和造船技術,以及火兵器的運用,都在世界上處於一流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