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峰書院的招考順利結束,閩地之人才可謂被林延潮網羅了七八分。
其中收得周如磐等內課生三十名,周起元等外課生三十名,曹學佺等附課生六十名。
書院還另課蒙童八十人。
蒙童不經招考,也不供給衣食住宿,以及膏火銀,勵學銀。
所以書院正式招收的學生有兩百人。
至於書院除了蒙童外,分外兩個院。
一為經義院,一為史策院。
經義院尚不設院長,由耿定力推薦的史繼偕,以及翁正春,林慎,徐熥同為講師。
史策院則由徐貞明擔任院長,徐火勃,謝肇淛為講師。
由此可見鼇峰書院師資力量之強大,為講師者必須要舉人出身,為院長者必須為進士出身。
另外林延潮還請左布政使宋應昌,福建提學耿定力擔任書院的監院。
這監院就是行政崗,不參與教學,可以管理書院。林延潮請二人擔任監院,代表書院有朝廷支持,並接受朝廷的監督,同時書院每年給兩位監院也有孝敬作為接納。
當然林延潮也沒忘了自己老朋友,如現在窮困潦倒的黃碧友,於輕舟的兒子於滄江,林延潮都請來書院任差,要麼作一些雜事,要麼教授蒙童。
如此書院大體的框架就定下了。
而書院開館就定在三月二十五日,閉館則定在十二月二十日。
期間大半年光陰,弟子們都必須在書院裏閉門就學,無事不得請假。
就在開館這一日,整個鼇峰書院以及三元坊都是張燈結彩,鞭炮齊鳴。
身為鼇峰書院首任山長林延潮穿著吉袍,站在書院大門前,但見省城的父老鄉親絡繹不絕地前來書院道賀。
書院門口,張掛的鞭炮放個不停。
“老師!”
林延潮見老師林烴親至,大喜之下降階相迎,長長一揖道:“老師你來了。”
林烴扶起林延潮,淡淡地笑著道:“是,我來了。書院之事能造福鄉裏,這實是很好啊。今日來道賀的人很多,你無需著緊我,不要怠慢了貴客才是。”
林延潮聞言點了點頭,心底湧起一股暖意,而林烴一旁的林世升也向林延潮行禮。
林延潮道了一句不敢。
林世升看了書院感歎道:“當年我與世璧在老家庭院與狀元公相識一幕,仍曆曆在目。人生如露,大夢十數載,今日見狀元公富貴歸裏,仍不忘回饋桑梓,世升佩服之至。”
林延潮也是遙想起當年與林世升,林世璧初識的一幕,一晃眼之間好似覺得就是上輩子的事。
林延潮道:“論人物風流,我年少時所見人物,無人能及兩位世兄項背者。”
林世升失笑道:“這麼說狀元公為官以後就見得多了。”
林延潮不答,三人都是笑了笑。然後林延潮與林世升對揖,由徐光啟迎林烴,林世升進入講堂就座。
片刻後,這邊報前任廣東提學林如楚到了,林延潮親自相迎。
林如楚打量書院道:“我也曾想歸隱田園後,在家鄉興族學教育子弟,但今日看來實不及宗海你萬一。合全省英才而栽培之,這等胸襟唯有林三元方才辦得到。”
“世伯過譽了。”
林延潮與林如楚說了好一陣的話。
來拜訪的賀客都知道林延潮已經歸宗,現在水西林氏對林家也是大力支持。有了閩,侯官兩縣林氏大族的支持,林延潮在鄉間民望極盛,又兼這辦學之事,恐怕今後省裏人才大半要出自書院了。
又過了一陣福建左布政使宋應昌,右布政使費堯年,提學耿定力,福州知府江鐸,以及侯官,閩知縣都是親臨捧場。
至於福建巡撫趙參魯,按察使陸萬垓因公務在身不能前來外,幾位蕃臬,地方大員都到了。
但見轎子車馬遠遠在三元牌坊前停下,幾名穿著緋袍的官員大步行來。
宋應昌見了林延潮笑著道:“部堂大人,恭喜賀喜啊!”
林延潮上前道:“宋方伯,費方伯百忙之中還駕臨書院,實在是林某的榮幸。”
宋應昌聞言笑了笑,對於他而言本不願意來,但趙參魯既沒有前來,那麼他身為合省藩臬大員之首再缺席就不合適了。
倒不是宋應昌對林延潮有什麼看法,隻是他覺得朝廷官員太多的功夫都是花費在這些繁文縟節之中,如此花在處理民生大事上的精力就少了。但不去又不行,他必須給林延潮一個麵子,如林延潮這樣的大臣雖然致仕,但其門生故舊散布朝廷上下,就算自己絲毫也得罪不起。
並且身為地方官,烏紗帽穩不穩,政績是否出色,就看與林延潮這樣致仕居鄉的大臣能否搞好關係。
至於右布政使費堯年看得更通透了,宋應昌用心做官,沒有意識到林延潮真正的厲害,隻是將他當作致仕大臣來看,但費堯年這江西人,卻反而知道林延潮在浙係官員中有多深厚。
禮部尚書朱賡,甚至致仕在家的總督王宗沐,以及很多浙江籍官員在給朝廷奏章,官員往來時屢屢提到林延潮的名字。這已經在朝堂上隱隱形成了一等聲勢,換句話說那就是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