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合作2(1 / 2)

第二天寅時,天剛亮,年輕舟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帶著另外幾個茶商到聚賢樓來驗貨,可憐的冷亦寒他們都各懷心事,知道剛剛才閉上眼睛,準備休息,小二過來敲門,異常激動的說年輕舟親自來找他了,讓他趕緊起床洗漱,下去接見。

冷亦寒被小二的興奮搞的有點莫名其妙,是他要和年輕舟合作,還是他?

三個人下樓時,一眼就看到一樓大廳坐著的幾個人,因為主營的是住宿,所以沒有特定吃飯的包廂,他們也就隻能坐在人來人往的大廳裏,最顯眼的年輕舟手上正拿著茶杯喝茶,正是當時季除了龍井以外最好茶葉:大葉青。

“年公子好興致啊,一大早過來品茶。”冷亦寒走到桌前坐下,兀自倒了一杯,稍抿一口,感歎道:“大葉青,外形條索肥壯、緊結、重實,老嫩均勻,葉張完整、顯毫,色澤青潤顯黃,香氣純正,滋味濃醇回甘,湯色橙黃明亮,葉底淡黃。產品分1—5級。芽毫明顯,幹茶色澤青潤顯黃,衝泡後湯色橙黃明亮,香氣純正,葉底呈淡黃色,滋味濃醇回幹。”

年輕舟看向冷亦寒,眼底多了幾分讚許,年輕舟向來看重和他誌趣相投的人,這些個茶商,雖都與茶葉有了多年的接觸,但是最終看中的不過是能在茶中賺得可觀的利潤,並非是真的愛好茶藝,平時若是有人相邀品茶,年輕舟是很少出場的,因為他知道,不過是應承,也會侮辱了品茶的意義,所謂“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獨品茶兼品士”,不光是品茶,更能在品茶過程中看出個人的品質修養,而不是像普通人一樣,把茶當白水喝,簡直是浪費。

冷亦寒看見年輕舟眼神的明顯的變化,覺得此舉是做對了,正迎合了年輕舟的嗜好,接著說:“大葉青以惠城以南的大葉種茶樹的鮮葉為原料,采摘標準為一芽二三葉。有萎凋、殺青、揉撚、悶黃、幹燥五道工序。

萎凋:可用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不論采用哪種萎凋方法,鮮葉應均勻攤放在萎凋竹簾上,厚度為15—20厘米,嫩葉要適當薄攤,老葉可適當厚攤。為使萎凋均勻,萎凋過程中要翻葉1--2次,動作要輕,避免損傷而引起紅變。大葉青萎凋程度較輕,萎凋葉含水率夏秋茶控製在三四分即可。

殺青:是製好大葉青的重要工序,對提高大葉青的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當鍋溫上適時時,即投入萎凋葉10斤左右,先透殺,再悶殺,透悶結合,殺青時間必須控製在一刻鍾以內,當葉色轉暗綠,有粘性,手捏能成團,嫩莖折而不斷,青草氣消失,略有熟香時即起。

揉撚:要求條索緊實,又保持鋒苗、顯毫。揉撚程度不宜太重,分為兩次揉壓,第一次三刻鍾左右、第二次隻一刻鍾即可,然後解塊分出一號茶、二號茶、三號茶,進行悶堆。

悶堆:這一步是形成大葉青品質特點的主要工序。將揉撚葉盛於竹筐中,厚度30--40厘米左右,放在避風而較潮濕的地方,必要時上麵蓋上濕布,以保持葉子濕潤,3小時左右即可。悶堆適度時,葉色黃綠而顯光澤,青氣消失,發出濃鬱的香氣。

最後一步是幹燥:分毛火和足火。毛火一刻鍾,烘至七八成幹,攤涼半個時辰左右。 足火烘到足幹,即下烘稍攤涼,及時裝袋。

製成的毛茶如果大小、粗細、老嫩不勻,可適當揀剔和篩分,但加工時,力求原身長條和芽葉完整。 篩分後按標準樣級別拚配。”說完,冷亦寒相當自信的問:“不知在下分析的可對?”

年輕舟愣了足足一盞茶功夫,才回過神來,激動地起身向冷亦寒施了一個足禮,然後說:“冷兄分析的實在詳盡,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在下見教了。”年輕舟的足禮施的一點都不虧,對於年輕舟這樣的人來說,冷亦寒的分析一方麵說明了他並非隻為利而販茶,而是真正的懂茶,並能和他人分享,若是一般茶販,誰會將自家製茶工藝這麼簡單的說出來,第二是年輕舟作為茶藝嗜好者對高人的敬佩。

冷亦寒甚是惶恐的扶起年輕舟,“年公子為何施此大禮,在下是在當不起啊。”

“冷兄莫怪,我隻是因為難得遇上誌同道合的人,難免有些許激動。”

“嗬嗬……無妨無妨,隻是年公子突然來此一舉,實在嚇著在下了。”

年輕舟一直稱呼冷亦寒為“冷兄”,並以“我”自稱,冷亦寒卻叫他“年公子”,自稱在下,顯得相當疏離,令年輕舟有些不悅,“冷兄不必如此守禮,叫我輕舟即可,亦可不必以‘在下’自稱,顯得太過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