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將琵琶抱在懷裏麵,因為唐代的琵琶不是懷抱式的彈奏方法,所以李泰的姿勢放在後世會顯得略微有些怪異,但是前身彈琵琶彈的很好,加上又練了這麼多天了,李泰自然不會露怯,對著李世民笑了笑,李泰輕輕的撥動了琵琶弦。
隨著李泰掃動琴弦,琵琶聲就直觸動了人心,李世民不敢置信的看向了自己的兒子。
雖然了解自己的兒子,也知道他有才華,可是這首琵琶曲真的是太好了,不禁讓李世民想到了沙場崢嶸,想到了自己曾經金戈鐵馬的歲月,臉上的表情嚴肅之中的帶著回憶,在看向兒子的目光之中就帶上了笑容和溫情。
與每一個父親一樣,李世民也希望自己的兒子以自己為傲,以自己為榮。
顯然李泰不但以自己為傲,以自己為榮,甚至還投入了極深的感情,否則斷然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曲子。
李泰彈奏的很認真,加上他的彈奏風格就帶著幾分金戈鐵馬,使得這種曲子的殺伐之氣更加的濃厚了。就像是後世宋俞文豹《吹劍續錄》之中記載的那樣,蘇東坡問一位門客:“我的詞比柳永如何?”門客道:“柳郎中詞隻宜十七、八歲女孩兒,按執紅牙拍,歌‘楊柳岸曉風殘月’,您蘇學士的詞,則須關西大漢,抱銅琵琶,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此時此刻,李泰的心中激蕩著的是盛唐,是這個鐫刻在血脈之中的名字,心中的殺伐之氣都快掩藏不住了,李泰很想高歌一曲,唱金戈鐵馬。
等到掃完最後一聲,李泰輕輕的放下了手中的琵琶,轉身看向了李世民,將琵琶交給身邊的內侍,李泰抹了抹自己的眼睛,眼角有淚光閃現,隨即站起身子對著李世民躬身道:“阿爺百戰方有今日之大唐,我大唐盛世天下,煌煌天威,遠邁秦漢,孩兒為阿爺賀,為大唐賀!”
看著李泰的模樣,李世民笑著走了過去,伸手將李泰攙扶了起來,笑著拍了拍李泰的肩膀,笑著道:“我兒有心了,此曲,當浮一大白。”
李泰笑著說道:“阿爺,孩兒剛剛彈奏此曲之時,心中略有所感,想寫一首詞,阿爺可否讓人拿紙筆來。”
李世民頓時就笑了:“好好,來人,拿紙筆來!”說著笑著拉著李泰的手道:“這些日子總看我兒寫兒女情,今日當做一首金戈天馬的詩詞出來,當不負此曲。”
很多人說起李世民,那就是貞觀盛世,千古一帝,實際上李世民的詩詞也很不錯,隻不過有唐一代,詩詞大家實在是太多了。全都是驚天動地的大手筆,詩詞詭異高絕,李世民的詩才就沒能顯露出來,不過也有一首很有名的。
雖然未見得人人都知道是李世民寫的,但是肯定都聽過,就是那一首《賜蕭瑀》。
這首詩是李世民寫給他的重臣蕭瑀的,這首詩這樣寫的: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這首詩,但是肯定知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也是李世民的帝王詩,他的文學素養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