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零章 劉師叔的診斷(1 / 2)

“咦,這,竟然是個人?”當黃符解開之後,發現裏麵竟然包裹著一個年輕人,劉師叔頗為驚奇。

“這難道是什麼新型的趕屍技術?”劉師叔看向九叔,頗為嚴厲地說道:

“阿英啊,你什麼時候也學你那不靠譜的阿弘師弟,研究所謂的新型趕屍技術,此絕非正道,你莫要誤入歧途。”

“師叔教誨,正英萬萬不敢違背。”九叔連忙說道。

九叔俗家名為林英,拜入茅山派之後,正好是茅山派“正”字輩弟子,所以就在名字中間添了一個“正”字,又叫林正英,道號“一眉道人”。

在修行界,弟子磕頭拜師之後,師門就會按照先祖定下來的字輩,為弟子改名,以此來定輩分,維係著整個茅山派的傳承,茅山派現在是按照“充士正立,今尚愈光……”來排字輩。

拜入師門,有了字派,那相當於入門了。

而一個修士,“畢業出師”的標誌就是身上的法袍,並不是任何修士都可以穿法袍(道修一係稱“道袍”,佛修一係稱“僧袍”),法袍類似於21世紀的碩士服,隻有那些學藝有成,可以獨當一麵的弟子,才能從師門領取屬於自己的法袍,意味著他可以出師。

出師意味著可以獨自闖蕩,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這個修士就一定能在修行界立住腳跟,隻有那些擁有自己道號的修士,才算是立住腳跟,可以收徒傳道,保一方平安。

道號,並非是門派長輩所取,而是在出師之後,同道所贈,是一種被修行界認同的標準,道號取名就比較隨意,通常都以一些比較顯著的特征來取的。

修行界內的道號可以說得上是五花八門,什麼奇奇怪怪的都有,比較常見的取道號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按照個人的生理特征來取名,比如按照樣貌特征,九叔就因為眉毛很粗、很濃,乍一看,就像隻有一條眉毛,所以被稱為“一眉道人”;他的師弟因為戴著一副眼鏡,被稱為“四目道人”。

第二種就是按照所擅長的領域,比如茅山派“正”字輩大師兄石堅,因為擅長使用雷法,被人尊稱為“天雷道人”;九叔還有一位師弟,因擅長輕身之術,被稱為“千鶴道人”。

而那些雖然已經出師,但卻學藝不精,得不到同行認可的修士,就沒有資格擁有道號,比如九叔的師弟麻麻地,因為做事為人極不靠譜,所以就一直沒能擁有自己的道號。

九叔的師尊,當年不知何故失蹤,九叔的許多知識都是由眾位師叔代授,他的第一件法袍,就是由劉師叔親手交予,可以說劉師叔是九叔的半個師傅,因此九叔對劉師叔極為尊敬。

“師叔祖,他是個活人,不是死人啊。”文才在一旁說道,因為劉師叔蒼老的模樣,文才對他的敬畏之心也少了許多。

“咦?”劉師叔驚咦一聲,又仔細看了一眼,這才發現,眼前這個年輕人確實還有呼吸,雖然頻率很慢。

“這是怎麼回事?”劉師叔問道。

“事情是這樣的。”九叔連忙將情況詳細說了一遍,問道:“師叔,您見多識廣,可曾遇到過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