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秦明來給李戰和聶劍鋒當教員,不如說是師裏派來的檢查官。他明確表示沒有更多的經驗可以教授,主要靠個人體會。
於是一架五團的殲-8D就拉到了滑行道上,先上機開車滑行,體會座艙,搞一陣子之後,就可以轉到跑道上進行滑跑訓練了。
因為上午的天氣不太好,所以今天的飛行訓練任務安排在下午。李戰和聶劍鋒有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來進行地麵訓練,整個飛行區都是他們的。
當然除了戰備值班的戰機,這會兒李戰的037號戰機就停在戰備機位上,和聶劍鋒的座機作為第二第三戰備值班戰機,隨時可以起飛執行任務的。
方成河是說話算話的,真的給他多安排了飛行,隻要出現空情,哪怕他在搞地麵訓練。這無論如何算是優待了。
逢年過節,一些外機總會過來搗亂,臨近八一,他們更是不會放過給我們添惡心的機會了,所以空情任務還是比較重的。單靠海航X師很難應付那麼大一片空域,而且人家海航X師的訓練任務也很繁重。
所以,二師一直是頂在最前麵的,出動處理空情的機會反而要比海航X師多。否則之前也不會從五團轉場過來兩架殲-8D來加強西縣場站的戰備值班力量,好讓四團騰出人手來進行實彈射擊訓練。
李戰滑了幾圈後,接到塔台指令可以進行滑跑訓練。這個時候在塔台指揮的是秦明了,陳飛當他的副指揮員。在二師,塔台的正副指揮員一般是輪流擔任的,中隊長以上都要排隊到塔台參與值班,大隊長以上才能擔任正指揮員。這也是飛行員軍事素質全麵發展的重要舉措。空軍飛行員會開飛機隻是基本,後麵還有作戰戰術、編隊指揮、作戰指揮、飛行控製等等一係列指揮技能要掌握。
張四海當年就提出一個口號——二師要有一個團的團長。意思就是說,要有一個團的飛行員達到飛行團團長的水平。一個飛行團二三十架戰機,飛行員數量也基本相同,差不多意味著二師要擁有二三十位達到飛行團團長水平的飛行員了。
接過接力棒的齊宏自然是將張四海的方針繼續貫徹到底。連張威這種早就停飛了的地麵參謀都要過來塔台值班接受訓練。
言歸正傳,滑行的時候,李戰已經明顯感受到了殲-8D與殲-7E的差別。首先最明顯的是戰機的自重。殲-8D比殲-7E重了三噸多,自重接近了8噸。這就好比開慣了1.5噸的小轎車,突然的坐在了3噸重的全尺寸越野車上麵,那種厚重感是非常的明顯的。另一個點就是殲-8D的動力更加的強勁,畢竟比殲-7E多了一台發動機。大排量汽車倒車的時候得踩著刹車,小排量汽車倒車得踩著油門,遇著個土坎,大排量汽車憑怠速呼呼的就過去了,小排量汽車的話,你不懟一腳油門都不知道自己的車扭矩有多小。
一個道理。
“洞三拐,準備好可以推油門。”秦明緊盯著跑道上的編號不是037的殲-8D,下達了指令。
這架殲-8D的主人就站在秦明身側,他是五團的老飛,和另一位戰友奉命從粵東轉場過來加強西縣場站戰備值班力量的。
對李戰此人的名號,他自然是如雷貫耳的了,此時心裏祈禱著倒黴鬼的黴運可別搞到我飛機頭上來啊,不然我得走路回粵東……
李戰是不知道座機主人心裏的祈禱的,他慢慢推油門,讓戰機進入加速運動,但並不是起飛的加速方式,而是體驗從0到接近起飛速度這個過程。反複多次再嚐試進行起飛滑跑訓練。
幾次下來,李戰明顯感覺到,雖然自重比殲-7重了很多,但是起飛距離肯定不會比殲-7的長,不過降落滑跑距離就難說了,自重擺在那裏,又是三角翼氣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