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早晨五時整,綏芬河即將迎來日出,北庫卻依然夜黑。
從千米空中俯瞰北庫戰訓基地能夠清晰地看到燈火通明的施工場麵,建成之後北庫戰訓基地將會一躍成為最大的空軍基地。
把目光收回來舉頭看高,月圓之夜繁星點點的樣子才是北庫地區原本的樣子,極目之處似乎能夠看到了北極圈的天空了,那裏有更美麗的星河。
扣上氧氣麵罩拉下護目鏡,李戰向塔台請示,“塔台我是洞幺,準備好進入訓練區域,完畢。”
三機三角形編隊在戰訓基地北邊千米高空飛行,李戰的左右兩翼是韓紅軍和裴小帥二人,三架殲-11B重型戰鬥機兩側機翼的重載掛架下分別掛載了兩枚保密型號防區外聯合攻擊彈藥。
這是實彈射擊訓練的第一波次,首先進行防區外聯合攻擊彈藥的應用精確射擊,李戰帶著兩名骨幹飛行員負責這個開門紅。
基地外場,101旅三個大隊數十架戰機全部在停機坪上做好了起飛準備。塔台指令李戰小隊進入訓練區域後,隨即下達了新的起飛命令,所有參與今日實彈射擊訓練的戰機按照飛行計劃次第起飛升空前往各自的任務區域。
北庫戰術情報交互中心,張特、牛軍等人齊聚值班控製室,牆壁上掛著的是一麵五十多寸的液晶顯示屏,上麵顯示的信息足以讓任何竊密機構欣喜若狂。三維空間裏數十架戰機的實時位置、戰機關鍵信息、飛行狀態、擔負任務扽等關鍵信息唾手可得。
此次實彈射擊訓練之所以顯得更加的重要是因為融入殲-11B航電係統裏的戰術情報交互終端的第一次實戰運用,同時也是對北庫戰術情報交互中心第一期建設的階段性測試。
在這個尷尬的時間展開實彈射擊是迫不得已,北鬥衛星係統尚未完成全球覆蓋,管理局通報過來的情況顯示五時到六時衛星才會從北庫地區頭頂經過,因此隻能選擇在這個時間段裏進行保密型號防區外聯合攻擊彈藥的實戰運用射擊。沒有北鬥衛星係統的製導數據,保密型號防區外聯合攻擊彈藥就是瞎子。
由此可以推斷出保密型號防區外聯合攻擊彈藥的主打製導方式是北鬥衛星係統製導,輔以其他製導方式組成聯合製導係統。
當李戰拿到了保密級別很高的詳細技術資料之後,對保密型號防區外聯合攻擊彈藥的性能是歎為觀止。內部將其簡稱為防區外航彈,實則比一個倉庫的普通航彈都要貴。
據說光是導引頭就得好幾百萬,嚇得李戰差點不敢看了,怕把幾百萬的導引頭給看壞掉。幾百萬一個導引頭卻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後單價肯定會降下來。怕就怕這已經是量產後的單價了,要知道YJ-91空地導彈也不過幾百萬一枚,你一個導引頭就幾百萬還是慢吞吞的攻擊彈藥,怎麼說也說不過去。
總而言之包括李戰在內,精挑細選出來的打擊小隊三名飛行員都感到了沉甸甸的壓力,而北庫戰術情報交互中心的兩位骨幹張特和牛軍也並不輕鬆。這是北庫戰術情報交互中心第一次投入實戰運用,實際作戰能力如何今日見分曉。
牛軍側頭掃了一眼一整排顯示器裏的其中一個,道,“衛星信號接入了。”
張特二話不說拿起送話器呼叫塔台,“塔台,衛星信號接入了,開始傳輸數據,可以接收。”
“明白。”
塔台那邊迅速行動起來,方成河呼叫李戰,“洞幺解散編隊,按計劃接收目標數據,完畢。”
“洞幺明白,接收目標數據,解散編隊,完畢。”李戰回複塔台,隨即把油門杆推到底拉起機頭向七千米高度爬升。
韓紅軍和裴小帥則分別向李戰的左翼和右翼拉開距離,密集三機編隊很快形成了鬆散的間距十公裏的攻擊橫隊,在同一高度順著北庫山脈的走向往西疾馳,尾焰在夜空中十分醒目,從地麵往上看狀似流星。
李戰到達了指定空域進入了盤旋狀態,等待著塔台的下一道命令。
卻是韓紅軍和裴小帥首先開始射擊。
在靶區一百八十公裏外,兩架殲-11B以間隔一分鍾的頻率把所攜帶保密型號聯合攻擊彈藥發射了出去。科技的進步帶來的是傻瓜式的作戰方式,生死常常在極短的數秒鍾之間出結果——按下發射按鈕你就死。擔負攻擊任務的飛行員甚至不陣地毀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