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何以為家與子同袍,每天都是如此的大概隻有這些當兵的了。人們歡度春節,當兵的要堅守崗位數十年如一日保家衛國,能夠依靠的除了身邊的戰友恐怕不會有更多的選擇。
大年初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節日春節的第一天,是人們最放鬆的時候,部隊卻不能放鬆,甚至中南場站今年的春節壓根就沒有年味,反而因為一等轉進的警報拉響之後呈現出濃濃的臨戰氛圍。
中南場站正式通過等級評定,被評為空軍二等場站三級機場,也就是說是僅次於西縣場站、遊湖場站這些大場站的二等場站,屬於中等水平。這個結果讓二師驚喜萬分,他們原想中南場站這個條件能夠評三等場站就燒高香了,結果邁進了二等場站。大家都知道這與李戰的試驗飛行提供的數據有著密切的關係。說白了,空司的評定組就是看你這個場站的戰機出動率,而出動率裏幾乎包含了所有方麵的能力。
新的空軍機場等級係統(試行)裏將空軍機場分為兩個等級體係。根據出動能力的是三個等級,由高到低分別為一等場站、二等場站、三等場站;根據用途範圍的也是三個等級,有高低到低分別為一級機場、二級機場、三級機場。
也就是說,級別最高的是一等一級,最低的是三等三級。
場站和機場是兩種概念,場站是負責地麵後勤保障的一級組織,機場指的是航空器在地麵活動的場所。
理論上來說場站的級別和機場沒有關係,比如京畿重地某機場僅有一條一千多米的跑道,但是那個場站卻是副師級,桂北機場的跑道兩千多米但是場站級別隻是正團。又比如北庫機場、都達機場,跑道長度超過三千米等級直奔民航4F機場的標準,但是都是正團級,而西縣機場標準遠不如前兩者但卻是副師級。
但是從實踐上來看機場的大小與場站的級別關係密切,畢竟機場大了裝的飛機更多能起降的機型更多,需要的地麵後勤保障力量自然更大,場站級別自然也就跟著上去了。
新的等級體係則是厘清了場站和機場之間的關係,加入了更多的符合空軍部隊現代化進程中的元素,比如出動率,重新來界定一個場站一個機場的級別。比如中南場站的出動率達到了二等場站的標準,但是機場標準隻達到了三級機場的標準無法容納多種機型作業。
其實在李戰眼裏,空司搞這個新機場等級體係施行根本就是在為推進空軍場站基地化打基礎,同時也是對全軍場站的一次徹底的深入的調查。顯而易見,北庫戰訓基地的發展給空司的大佬們提供了很多思路。
場站改革意味著航空兵部隊將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是一個龐大體係的改革,最終形成合力的作戰體係,以達到體係作戰的目的。沒十年八年根本看不出效果來,但是如果到了全麵推開的那一天,空軍部隊將會是一個大變樣。
李戰已經嗅到了改革飆超音速的航油味了,意味著他擔負的殲-16的實戰試飛、驗收試飛任務非常重要。他研究相關文件之後發現空司乃至於許多一線飛行員對殲-16的用途存在著相當模擬的認知,甚至一部分觀點幹脆認為殲-16就是替代殲-11的,這給了他很大的刺激。
他意識到這不是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