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海軍的小步快跑(2 / 3)

非常簡單有力的動員會,宣告著全新訓練階段的開始。往後就不再是多部門聯動了,而是每一次飛行都完全按照艦上的流程來進行,哪個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飛行的失敗甚至引起事故。

這對錯過了整個基礎訓練的李戰來說也許並不是壞事,他可以在一片空白的情況下直接全部接受完全一致的艦上出動流程。

時間緊任務重是在張雪陽帶他熟悉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的是真切感受到的。龐大的維修機庫裏,機務人員忙著對一架通體黃色底漆塗有廠家生產編號的殲-15進行日常的檢修,機身上規定位置塗有其他顏色的標識。

李戰發現自1616號殲-16起,他接觸的都是未正式定型的戰機。部隊為什麼會用未正式定型的飛機搞訓練?因為時間緊!緊張到等不及飛機定型了!

殲-15尤其如此,海航已經等出火氣來了。甚至可以說殲-15這個飛機是部隊一邊用一邊改,部隊初步形成戰鬥力了飛機也還沒完全定型。許多人對沈飛有意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武器裝備列裝部隊有一套嚴格的程序,沒有定型的武器裝備是絕對不會列入部隊編製的。現在海航用於艦載航空部隊訓練的是原型機,足以說明上級對進度有多不滿。

李戰並不是很在意是什麼飛機,1616號殲-16他開了這麼久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對他來說隻要能飛起來一切都不是問題,定型不定型那不是飛行員的工作。

第一次零距離接觸殲-15,李戰不是發出嘖嘖聲,觸摸著強有力的加強起落架,看著能夠坐進去乘涼的發動機噴口,他的心情比小孩子過年時還要好。

“機翼麵積大了一些,鴨翼也很性感,機身結構強度也是加強過了的吧,咦,起落架的懸掛係統也不一樣了。”李戰一邊細細地品著一邊點出殲-15和殲-11係列的不同,這是一架單座殲-15,而唯一的一架殲-15S轉場回廠家做檢測了。

張雪陽指著機翼說,“最大的變化還是機翼,多了折疊機構,不過大量使用了複合材料,機身重量反而比毛子貨要輕了不少。輕載起飛二十二噸,帶四枚空彈,作戰半徑五百公裏,隻能說一般。”

李戰微微點頭,“滑躍起飛最大的劣勢就在這裏,二十二噸,半油都裝不了。”

殲-11係列戰機最大的優勢是大航程,殲-15是基於SU-33的原型機研製的,用了大量首次用於殲-11B上的先進航電技術,大載油量自然也是繼承了的,盡管機翼折疊機構占用了一些機翼空間,但是最大航程沒有下降很多。

然而因為滑躍起飛對起飛重量有限製,油箱再大也沒用——你沒辦法裝滿油。至於攜帶武器就更蛋疼了,多掛兩枚炸彈都不行,你掛架再多也沒有意義。

“滑躍起飛沒辦法發揮出殲十五的優勢來,歸根結底還是要彈射。”李戰有些小失望。

張雪陽對海軍當前的發展思路了解很多,他扶著起落架說道,“自九七年深圳艦下水,海軍裝備發展秉承的思路是小步快跑,即小批量多型號建造思路,一個型號建造一兩艘,經過技術沉澱總結經驗教訓和使用心得後建造改型,同樣也是造那麼一兩艘。一直到整體技術都成熟了再進行批量建造。比如054A護衛艦,頭幾艘造得很慢,到後麵整體技術成熟了就開足馬力下餃子。”

他拍了拍殲-15的起落架,“航母也是如此,艦載戰鬥機也是如此。不僅瓦良格,未來的第一型國產航母也肯定是滑躍甲板常規動力的中型航母,很有可能幹脆就是瓦良格的翻版,但是以我軍一貫以來的習慣,是肯定會有非常重大的內在變化的。你看殲十一B型,外形和A型一樣,別說普通人,就算是咱們飛行員也很難從通過外形區分出它們來。可是裏麵的變化有多大你應該非常清楚的,整個航電係統、飛控係統、駕駛艙界麵全都換了,連彈射座椅型號都不一樣。所以未來第一型國產航母基本上也是瓦良格的外形加我們自己的豐富內在。”

“說了這麼多你就是想告訴我想要彈射起飛且得等很長一段時間,對吧?”李戰舉步往機尾後起落架走去,一邊說,“咱們航母作戰部隊前期以訓練為主不會擔任戰備執勤任務,這個判斷不難得出的。你所說的海軍裝備發展思路很正確,海軍這個軍種比較特殊,重在積累。在更短的時間內有更多的積累,小步快跑是好辦法。小曰本也是這麼做的,他們有些艦艇甚至一個型號就一艘,十幾艘艦艇可能有五六級型號。技術進步非常連貫,部隊的使用經驗非常連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