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災難降臨(1 / 2)

剛過完年就開春了,新的一年開春早,加上暖冬的影響,孟縈發現很快柳樹就綠了。

孟縈將自己的擔憂和爹爹說了,大郎君既沒有問她如何知曉這些,也沒提出任何異議,隻是無條件信任地說道:“縈兒說該怎麼辦,爹爹就讓人去辦。”

她在農村生活十多年,自是知道今年蟲災可能會比較嚴重,就讓大郎君派人組織莊子裏的農人早點犁田平地。又讓人購買了大量的生石灰,每畝地撒了一百多斤的生石灰。這樣既能殺滅土壤裏的病菌,又能殺滅了土壤裏的蟲卵,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同時讓農人去相鄰的莊子裏宣揚撒生石灰的好處,以免到時相鄰莊子病蟲害影響自家莊子。孟縈和莊子裏有經驗的農人商議,如今天氣好,早點下秧苗,早點插秧。農人們覺得可行,既然自家主子要求,他們也沒意見。

孟縈將這個方法告訴了張眉和李君成,讓他們回家安排莊子裏的管事也照做,早些下秧苗。她又讓爹爹去親戚朋友家透露,去年暖冬,今年病蟲害可能會比較嚴重,最好撒些生石灰滅滅蟲卵,加上現在天氣好,早點耕種也不錯。

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武陵郡的春耕普遍比往年早了不少時日。好在武陵的水源多,取水灌溉比較方便。

清明節前後,本該下連陰雨的天氣,卻隻下了零星小雨,各地陸續傳來了春旱的消息。

果真是“清明未雨下秧難,小麥低低似剪殘。”好在孟縈早早組織農人春耕了,那些春耕晚了的農人則有些唉聲歎氣。

不到兩月,各地都確切傳來了春旱的消息,北方的小麥病蟲害嚴重,小麥掛漿需要雨水的時候沒有春雨澆灌,收成大幅下降,幾成荒年。糧食迅速上漲,北方不少糧店開始限量銷售。一時大家都有些人心惶惶。

不過武陵這邊受春旱影響不大,田裏的水稻已經掛穗了,看來會是個不錯的豐年。

大郎君更是手有餘糧心中不慌,去年的全部收成都沒有賣,加上糧倉裏還有一百多萬斤的玉米也可以活命。大郎君隻是讓人去買了些白麵回來備用。

孟縈也怕北方遭災,如果北方發生災亂,就會出現逃荒的人,流民一旦亂竄,肯定會影響現在太平的日子。

她每日完成課業,都會在泥土裏挖一挖,觀察一下蟲卵的變化。她這才想起來她為何會對昆蟲感興趣了,因為前世她兒子非常喜歡看法布爾的《昆蟲記》,各種版本的《昆蟲記》都買過,其中最愛的就是《最美法布爾昆蟲記》,裏麵詳細記錄如何觀察蟲子的生活習性和蟲卵的變化。城市裏的小孩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比農村孩子少,他們喜歡昆蟲,想要觀察昆蟲隻能去公園尋找。孟縈帶著兒子觀察過幾年昆蟲,對各種常見的昆蟲習性很了解。

五月底的時候,北方大旱的消息得到了確認,連帶著傳來了更北方的草原也遭遇了大旱,北方的大夏國在邊境屯兵,蠢蠢欲動。已經發動過幾次突襲,幸得定國公領兵奮力抗敵,國土未失,一時全國局勢都有些緊張。

王季陵一直都沒有回來,有消息傳來說他們在海上遇到風暴,迷航了。

張眉跑過來找孟縈大哭了一場,雖然她平常總和七哥吵吵鬧鬧,但七哥遇到危險,她又揪心不已。

孟縈的心情也很低落,王季陵畢竟是和她交往多年的好友,她也十分掛念。

俗話說:久旱必蝗,蝗蟲喜歡在幹燥溫暖的環境,這樣有利於它的繁殖。孟縈知道蝗蟲是種生命力頑強的生物,飛行時速達每小時十公裏,可連續飛行十個小時,飛起來遮天蔽日,也就是說它們早晨在這裏,晚上可能就在百公裏之外了。它們所到之處幾乎是寸草不留,也難怪人們用蝗蟲過境來形容它們吞噬一切的可怖場景。

如果氣候繼續這麼反常,孟縈篤定今年很可能發生大麵積的蝗災。

六月十二,王家的船隊回到了武陵,那些有家人隨船出行的家庭都歡欣鼓舞。

孟縈也非常高興能夠再次見到王季陵了。一年多沒見,心裏自是萬分想念。

張眉和她七哥倒是很快就來看孟縈了,七郎給孟縈帶了很多海外的舶來品。七郎黑了瘦了,但精氣神很好。他作揖致謝,感謝孟縈給他帶的那些東西,才讓他在船隊迷航之後免於水手病的威脅。

孟縈知道那是維生素嚴重缺乏導致的壞血病,在海上一旦得了壞血病就會非常危險,渾身酸軟無力,牙齦出血,嚴重時會鼻出血,不好的時候還會引起高燒。

孟縈笑著說不客氣。她將狼狗喜兒牽來讓七郎帶回去,喜兒扒著門框不肯跟七郎回去。

孟縈知道它肯定舍不得走,因為這周邊的母狗都是他的相好,已經為他生了一大群狗兒狗女了,它哪裏舍得離開。

七郎沒辦法隻好讓孟縈繼續養著喜兒,帶著張眉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