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真言攜帶的兩把寶劍中,有一把是從武侯門內拿回的無常神劍。他拿出寶劍,對天來說道:“我佯裝逝世之前,曾對你父親和師叔說過一事,就是本派武學的最高境界,乃是無常劍法配合無常寶劍。萬沒料到,他們兩人沒把心思放在劍法的鑽研之上,而是,統統以為此寶劍中藏了武學玄機。
我本意並非如此,而是,不想讓他們分開。希望兩人,共同精研劍術,直到發現自身的短缺,叢而能交換劍招,相互彌補,重歸於好。”
“您老的意思是,這把劍,並無不同之處,單單是為了捆住父親與師叔麼?”
“孩子莫急,你這麼講,也不全對。”
朱真言說完,便回憶起了三十年前的往事。
這七十二路無常劍,耗費了朱真言大半生的心血,乃是他窮極心力,集十三種劍法之長處,千錘百煉而成。
可是,再高深的武學,也有不足之處。在劍法創成數年後,朱真言便覺得這套武功,少了一些剛猛之力,便獨自一人,來到泰山之南,潛心苦修。他在山腳下,足足苦思冥想了七十二天,也沒能想通補足之處。適逢,第七十三天晨曦,朱真言心灰意冷,欲要放棄之時。遠處,忽有一仙童出現,那仙童不發片言,而是在遠遠的山石之上,水銀瀉地般的耍出了一路劍招。朱真言看後,大驚失色,這套功夫,明明就是自己的無常劍法,可招招的氣息,都比自己的劍法中,多了十分的威猛之力。呆若木雞的他,直到仙童舞劍結束,才恍過神來。當他想去尋那小神仙時,已經為時已晚了。後來,朱真言在驚愕中醒來,原來,是自己的南柯一夢。
朱俠客醒來後,隻記得夢中的劍法威力無窮,可具體的使劍招式,卻忘了一幹二淨。不可思議間,竟發現身旁多了一把陌生的鐵劍,隱隱約約之際,記起了夢中仙童所拿的,正是這把兵器。朱真言拾起寶劍,在山中尋覓了十數天,妄圖再見神人。可無論清醒、睡夢,終不能如他所願。
泰山奇遇之後,朱大俠回到中原,終日回憶苦練,始終,不能重現神童的劍法,最後,將希望寄托於寶劍之上,試圖從這把神兵之中,參悟神功。可這把先仙家的武器,卻始終劍不離鞘,不能拔出。
這個心願,在老俠客假死之前,也未能實現。於是,便將寶劍留於九華劍派內,希望,有朝一日,後來的門人弟子,能夠參透其中奧秘。
天來聚精會神的,聽著老人家的講述,時不時的發出“啊”、“呀”的驚歎之詞。
“天來孫兒,我已將畢生的武藝,傳於了你和你師叔,又將無常寶劍的秘密,告知於你了,至於,你怎樣和你父親講述,我是管不著了。本門之秘寶,你能否從中獲益,也全憑各自的機緣。”老俠客說罷,將寶劍交於了王天來。
“師爺,您和徒孫回到九華山去吧。父親見您還在人世,定然喜出望外。也好,讓我們父子好好服侍您老人家,以盡孝道。”天來接過寶劍而道。
“不忙不忙,大徒弟我是肯定要見的。可眼下,師爺還有一事要辦,等日後得閑了,我自會去看他的。”
老俠客說完,也不等王天來挽留,推門就向屋外而去,身輕如燕,騰躍上牆,稍縱即逝間,就離開了王少寨主。
天來在院內感歎道:“師爺一去,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天來目送走了師爺,獨自回到了大家身邊,待眾人詢問老劍客去處時,天來失望歎道:“師爺說有事在身,不知去往何處了。”
正當此時,胡有策上氣不接下氣的跑了進來,因為事情緊急,他也顧不上繁縟禮節,衝著大夥兒喊道:“朱老劍客他,他……,他把龔自悠帶走了。”
天來聽後,心中大概明白師爺的用意,想來龔師叔,還是牽動著他的心弦。如果,師叔以現在的功力,再去找九貪報仇,也是勝算不大。所以師爺將其領走。一來,為其療傷,二來,想是還要指導功夫,真可謂是煞費苦心。
袁子仁聽後,就告訴胡有策,既然是老俠客救走自己徒弟,想是隻有好意,不用去管便是了。袁寨主話鋒一轉,朝向英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