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宛平心中一安,多虧認識性子爽快的莫氏,蘇宛平感覺跟這樣的人結交,反而不必彎彎繞繞,有什麼說什麼,是最實在的官夫人了,當然前提是能入莫氏的眼,這不,她娘就有這能耐。
莫氏跟傅氏兩個人著實好,一見麵就有說不完的話題,若不是兩人身份有別,莫氏恐怕都想讓傅氏在府上住上幾日陪陪她,隻是傅氏如今和離出來,也不方便這樣,莫氏才歇了心思。
從杜府出來,蘇宛平便將自己的打算跟時燁說了,兩人開始聊起鋪麵的事,他們一但遠行,家裏的鋪麵得有人打理,她娘一個人管著繡莊已經很辛苦,賈家那邊的繡品聽說賣得不錯,所以還會繼續要貨,眼下隻有布匹的來源。
蘇宛平等餘三當家的運來糧食和布匹後再出發,這一次她不打算讓滕海運送布匹去廣州,她想將上等的好布全部留下,再分銷一部分出去給分銷商鎮鋪麵,剩下的全部讓繡莊變成繡品,不過此事得趙朋遠寫信給賈淳了。
趙朋遠自從受了裘叔指點後,功課突飛猛進,他現在才發現以前用錯了方法,不,應該是他以前傻傻的相信錢木的話,跟他拜的是一個夫子,雖然此事也是繼母所提,經父親同意的,然而趙朋遠時至今日才明白過來。
他懷疑錢木本來就沒想往上考試,所以這個夫子有問題,他還一直懷疑是自己的天分不夠,現在顯然自信多了,天天跟在小神童身邊,每天雷打不動的看書、入縣學,風雨無阻,趙朋遠都覺得汗顏。
要是早一點認識幹娘一家就好了,他就可以早一點醒悟過來,也不至於如今已是及冠的年紀,卻連個秀才的功名都沒有。
瞧著還有三個月就得參加院試,趙朋遠已經完全不管生意上的事,蘇宛平也不打擾他,就將布莊的生意交給了皮威這個小青年,他是梅嶺縣人士,做起生意來也挺有一套的。
鋪麵的事交代好,蘇宛平和時燁開始在各分銷商處巡視起來,她開始遊說這些東家,過不久會有一批京城裏的好貨運到梅嶺縣,恐怕是京城夏季裏的貨,運到這梅嶺縣能賣好長一段時間,料子自是最好的。
不過這價格就怕他們有抵觸心理,畢竟才賺了一點,感覺進了她這一批貨,錢又墊進去了。
不少大布莊倒不覺得什麼,倒也接受了她的提議,隻是在訂貨的數量上卻有些猶豫,正如蘇宛平所說的,好貨未必賣得出去,便是能提高鋪裏的檔次,他們現在賣的都是好貨,提高一下檔次就更好,如此相襯,其他的貨就更好賣了。
隻是這一批貨有積壓的風險,他們顯然對蘇宛平的信任不夠,還是有所保留的。
蘇宛平倒也不強求,隻讓他們去其他郡找二級分銷商,到時一同在中間賺個差價。
這些人倒是動心了,便有不少人開始奔走。
蘇宛平跟時燁一路巡視過來,也將這些鋪麵這幾趟分銷到底賺了多少銀子摸了個底,接著她才好推銷她的新貨,看著他們的銀兩推銷,全憑她一張嘴。
隻能說蘇宛平這現代的營銷手段用到古代來仍然有效,分銷出去的初部數據出來了,接著是讓趙朋遠給賈淳寫信了,將數量交上,看賈家的訂貨清單,隻待貨一到,繡莊又開始忙起來。
目前繡莊隻找了兩家代加工,街尾那一家出名的就是,另一家卻不在長富街,而是城裏的一處家庭小作坊,這一家人他們摸了底,世代住在梅嶺縣,極為講誠信,倒也放心。
這兩家的繡功實在了得,蘇宛平也不必招繡娘養著,以後還可以慢慢再多找代加工的繡鋪。
就在蘇宛平叫餘家小管事去催貨的時候,滕海派人匆匆從餘城送信回來。
信裏頭寫著,蘇大丫果然在餘城開了鋪子,不過都是他們事先早已經安排好的鋪子,也怪蘇大丫大意,她一到餘城就去拜訪學政夫人,大多時候都在俞府裏過的,所以這開鋪做生意的事交給了底下的大管事幫忙找。
於是一夜之間,蘇大丫定下了六間食鋪,所交租銀以及裝修費用全部落入騰海的口袋,待那牙人帶著蘇大丫身邊的大管事去鋪麵接收的時候,才發現這些鋪子的問題,這一下那大管事的嚇著了,二天夜裏就逃了,再不逃恐怕蘇大丫不會放過他,他將蘇大丫抽去餘城的銀兩全部敗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