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在這一日後,蘇大丫更是熱衷於做善事,她親自上街布施粥棚,用的是自己與時夫子的名義,還有學政夫人的名義,給百姓做好事。

原本此次之事是知縣夫人田氏借著蘇大丫之手籌到的銀兩,之後拿了銀兩再以知縣大人的名義救濟下去,也算是為了一方地父母的仁慈與善心,他們並沒有聽從地方官員的以暴製暴。

田氏正高興著這一次蘇大丫給她籌備了這麼多的銀子,哪知她會親自出麵施粥,不像別的夫人,人家捐了銀子便不管事了,這善名在貴圈裏傳開,甚至傳到了外頭,可是終歸沒有蘇大丫聰明,親自出麵得到百姓口中的美名。

自然蘇大丫也因此而搶了田氏的風頭了,田氏看到蘇大丫明明氣得不行,卻還得露出笑臉來,先前可是她去求得此女,正因為她是學政夫人身邊的人,借著了學政夫人的名頭捐了款,不然這些地方富紳夫人才不會理會田氏。

蘇大丫在東城施粥,田氏便在西城,隔得遠,可是田氏總能聽到百姓說起時夫子的好來,先是說時夫子教出來的寒門學生能中秀才,順利進入縣學。

接著便是說時夫子夫妻的善心,不少本地的百姓都開始留心著將自家兒子往時夫子的私塾裏送去。

可是時夫子的私塾裏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入學前必須經過時夫子麵試,學識上得其認可方能入學。

可是時夫子極為嚴厲,十個人當中都未必能選上一人,這些百姓既歡喜又憂愁,個個帶著家中兒子去測試,一但被時夫子收下的,多半考中秀才是不成問題的了。

時夫子在梅嶺縣名聲大作,便是其夫人蘇氏也成了百姓口中談起的人物。

而因為蘇大丫的善心,便時淩得到了個美名後,時淩這幾日倒是住在了她的小院,兩人看著又親密起來,與以前沒有什麼兩樣。

可是丁家母女卻是更加生氣了,先前捐銀的時候,就數他們丁家捐得最多,可是美名沒有留住,全部落田氏和蘇大丫頭上了,這令丁家母女心中鬱鬱,尤其是時淩離開了丁茹的院子去了蘇大丫的小院中,好幾日是不曾回來,丁茹便私下裏回了娘家,說了些事。

丁夫人一聽,臉色便不好了,這樣蘇大丫一日不除,她便一日為主母,始終壓她女兒一籌,可不是什麼好事,是時候想個法子。

當日母子兩人私下裏商量,到了傍晚丁茹回了自個院中,才回來不久,她就喊不舒服。

此時院裏能作主的自然隻剩時柏禮了,時父立即叫下人去請大夫。

那大夫其實早就準備好的,隻待丁茹的院裏有了動靜,他便出現了。

大夫匆匆跟著下人進了院子,給丁茹一把脈,便向時父道喜,“恭喜時老爺,您兒媳婦這是有喜了,不知時夫子可在,這可是好消息。”

那當然是好消息了,時父出了罪人村後,日子過得很是悠閑,心裏正盼著時家有後呢,小兒子最先娶媳婦,結果還沒有動靜,大兒子這一下娶了兩位夫人,結果也沒有動靜,正是時父鬱悶著的事。

眼下時柏禮一聽到時家有後了,高興萬分,立即朝大管事的叮囑道:“重金酬謝大夫,即刻派下人去一趟蘇家小院,將我兒接來,這可是大喜事,比那善事還要大的事,不能在外頭耽擱了,得陪在自家夫人身邊才是。”

那下人就等著時父這一番話來,得了令立即就往蘇家院報喜去了。

蘇大丫跟在時淩身後,兩人穿著十分得體,甚至時淩身上的衣裳還是蘇大丫自個兒縫的,用得是最好的布料,看著頭頂玉冠一表人才的時淩貴氣淩人,蘇大丫便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這一世她事先找到了時淩,她成了時家媳婦,改日一朝衝天,再讓這小小的梅嶺縣富紳好好的睜開自己的眼睛看得清楚。

到那時蘇大丫是一定要報複回去的。

蘇大丫暗自想著,看著時淩的側顏,她便愣了神,上一世,她隻敢遠遠地看一眼,他一身威嚴,騎在高頭大馬之上,他的溫柔隻屬於傻瓜蘇二丫一人身上,蘇二丫當年不顧眾人反對嫁給了時淩,從此成了貴婦,受盡梅嶺縣地方官員的追捧,成了那個最尊貴的女人。

這一世倒是臨到她了,蘇大丫心情極好,過不了多久了,她便能讓世人另眼相看。

卻在這時,院門被敲響,蘇三丫去開的門,看到院外是丁家院裏的下人,想都不想便要關上門去,沒想對方也防著她,二話不說便強行進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