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青州風氣(2 / 2)

而青州,最大的特點就是文化。

早在天雄皇朝的時候,青州就已經是九州文化繁盛之地。等到了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之中倒有超過一半在青州誕生,大家交相辯難,為彼此的理念和學術爭得麵紅耳赤。

長久以來,青州對外輸出了大量的學者。就算是因為帝甲子掃蕩諸子百家,讓青州學術界損失不小,可畢竟底蘊深厚。比起別的根基淺薄的地方,還是要領先許多。

如今大夏朝廷裏麵,論武官,各地出身的數量都差不多。但論文官,青州人就占了絕對的優勢。一百個文官裏麵,至少有四五十個是青州人。

因此,青州人素來以“文壇祖庭”的地位而自傲。

不過綠林之中,對青州卻又有另外一種說法。

在綠林傳言中,青州官府專以媚上為業,朝廷說一,他們至少要做到三。至於百姓能不能受得了,則完全不在乎。

所以青州的官兒特別容易升官,也特別容易被綠林好漢摘了腦袋。

至於位於九州中央的中州,或者說夏州,那個……自然是首善之地,高大上、牛皮哄哄,等等等等。

反正九州各地的人們說起夏州來,一般無非就是要麼羨慕,要麼嫉妒,很少會客客氣氣平心靜氣分析的。

夏州究竟怎麼樣?還要有機會自己去看一看才行。

剛到青州,潘龍就已經確定,那些關於青州的傳言裏麵,最起碼“文風鼎盛”這一點,的確是沒有錯誤。

他此刻來到的隻是一個小城,地方不過五六裏,人口也不稠密,位置更沒有處在九州大道的通衢上。可就算是這麼一座小城裏麵,也有至少四五個書院,每一個書院裏麵都有許多人在讀書,儼然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意思。

他不大能夠理解這種心態,但事實就在眼前,青州人對於文化的追求,果然是令人佩服!

潘龍找了個兼營酒樓的客棧住下,然後等到傍晚,去樓下大廳裏麵坐在角落,聽聽酒客們在聊什麼。

按照他的印象,這種讀書人多的地方,每到吃飯喝酒的時候,必定會有一群高談闊論的人,談古論今、評議天下大事。雖然他們說的未必正確,但卻可以從他們的話語之中,揣摩當地的情況。

果然,不一會兒,就有幾個書生打扮的年輕人聲音大了起來。

“洛南皇子的變法自然是極好的,就是這青州的官兒把事情做得不行了!”一個書生憤憤地說,“所謂‘過猶不及’,好事做過了頭也會變成壞事,像這些官兒們如此作派,遲早是要出事的!”

“莫兄,慎言!慎言啊!當心被差人們聽到,報到學官,責你一個酒後胡言,銷了你今年趕考的資格。”

“我怕什麼?我家中有良田三百畝,雖然談不上富貴,起碼也衣食無憂。大不了晴耕雨讀,他學官還能抓我去坐牢不成?”

書生們年紀都不大,有人帶了頭,那個老成的便勸不住。很快,他們便開始紛紛抨擊時弊,對青州官員們的做法大加批評。

潘龍在旁邊聽著,不由得皺起眉頭。

按照他們的說法,青州的變法,似乎有些……不得人心?

55672/5310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