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十日,最後一次軍議。
參會的諸人多是五嶽派的一流宗師高手,從初、中、後、頂尖四境都有,便是絕頂高手也有好幾人,總共足足八十餘人之多,擠滿了整個正氣堂。
其中華中一脈有四十多人,占據小半,實力最強;嵩山與泰山一脈各自將近二十人,其中嵩山一脈的質量最高;恒山得嶽不群的丹藥之助,亦新得兩人;衡山最少,隻有莫大一人,而且別有重任不在席中。
公羊紹侃侃而談道:“自蜀中三派順利降伏後,因為路途遙遠,少林、武當等派尚且不知。如今少林五千僧兵已然動身,過弘農,正朝潼關而來。昆侖與崆峒兩派合兵一千八百人才過隴關,抵達鳳翔。至於魔教的五萬大軍於呂梁山聚集,恰被呂梁三雄三位前輩發現,千裏報訊。在過龍門渡後,被我兩萬刀客大軍於少梁故地堵住,一時進退不得。而武當的三千五百道兵已過商洛,走得不是藍田大道,而是往北入洛南,一頭鑽進了山中。武當派道兵自恃武功高強,無懼山嶺之險,正是本派伏兵出動之時。肯請掌門下令,全殲武當一派於群山之中。”
嶽不群點點頭,對風不言說道:“風師兄,我意此戰過後,便就歸隱山林,苦參武學大道。將會任命你為五嶽派的副掌門一職,實際掌管五嶽派上下的內外事務。所以此戰就由你這戰堂首座來指揮好了,也好豎立起你的威望,日後便於管理。”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萬萬沒有想到,五嶽派方才新立,眼看就能威鎮江湖,嶽不群竟能急流勇退!這不貪不占的寬廣心懷,這視名利如糞土的氣度,當真叫人佩服之極!
風不言一怔,出言說道:“五嶽派新立,你這一派之長怎能輕易退隱?”
嶽不群笑道:“當年我們七位師兄弟共議,掌門一職七年為一任。陳師兄做了一任,而我卻做了兩任,足夠了。這也是為我華山,也是為我五嶽派所定下的規矩,免得日後有人私心自用,將門派當成自家的胡搞。隻是五嶽派新立,我也不好真的立馬放棄這掌門之位。所以讓權不讓位。等過幾年之後,再由你來接掌。而你做上一、兩任掌門人,也有七十多歲,到那時第二代的弟子們也都老成了,而五嶽人心已定,你也可以撒手不管,另擇高明任之。”
風不言點點頭道:“好吧,師弟你既然已規劃好了,我們照著辦就是了。以你的才具,想來不會有差。隻是我這一路以有心算無心,料也不會太難。但是少林一路五千人,師弟隻你一人前往阻滯,這如何能成?還有魔教的五萬大軍,隻有莫大師兄與定閑師妹兩位,領著木靈貞、鬱靈東、紀靈壽三名弟子前去,那兩萬刀客大軍能否如臂所指,能否阻擋任我行所領的五萬魔軍?”
嶽不群大笑道:“風師兄,你放心好了,這兩路不過虛張聲勢,有這些人足夠了。隻要拖個七、八日的時間,足夠風師兄你領人擊破武當、昆侖與崆峒三派了,到時就盡管放他們前來華山好了。”
“這……好吧。”風不言見嶽不群信心滿滿的,隻能是聽令了。起身朝嶽不群拜了一拜,轉身揮手,領著以天門、丁勉、樂厚、湯英鶚為首的五嶽派一流高手們,及一千五百餘弟子,下山而去。
嶽不群則讓江南四友領著四百餘尚未成才的弟子們留守華山,又讓公羊紹前往少梁助軍,指揮那兩萬刀客大軍。自已一人攜劍抱琴,施施然然的朝著潼關方向而去。
……
少梁,為戰國初期,魏國欲謀取秦國所建之要塞城。如今時過境遷,少梁城已變殘垣。明朝自在數十裏外建有新城。
任我行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領著五萬大軍沿呂梁山而進,偷渡龍門渡,從山西順利的進入到陝西境內,再以流民零散行軍之法,暗暗運動至華山一地。卻不料萬萬沒有想到,竟被嶽不群識破,更聚齊了兩萬甘陝刀客前來少梁舊城堵住了大軍的行進路線。
不過區區兩萬烏合之眾,還想據險把守,阻擊神教的五萬大軍,任我行表示完全沒有將之放在眼裏。但是敵軍營中的那麵巨大的黑字紅色帥旗,卻叫任我行好一陣子的驚疑,不敢輕舉妄動。
因為那旗上正寫著“日出東方,唯我不敗”八個血淋淋的大紅字。
是東方不敗坐鎮於此麼?江湖傳聞東方不敗的確與嶽不群有關係。自離黑木崖後,就隱居於終南山中的重陽宮內,更曾殺死夜襲重陽宮的八百少林僧俗弟子。
論武功,任我行有五萬大軍在手,完全不懼那神秘未露真容的東方不敗。但是這大軍作戰,可比不得二人對決,憑得是智計與指揮。東方不敗於二十多年前,那可是以奇兵軍爭聞名神教的大高手,任我行不得不慎重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