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查清敵軍主帥是否是東方不敗,任我行派出向問天與田伯光等高手挑戰,但是敵軍竟完全不懼。不但有莫大、定閑兩個突然功力與劍術暴漲的家夥,還有三個年青的高手助陣。更有秦嶺三怪、呂梁三雄、伏牛二英、甘涼雙嫋等等綠林好漢的聲援,著實可惡。
如果說莫大、定閑兩個近期成功突破先天之境,又得五嶽各脈劍術的傳承,自此劍術大增,倒還說得過去,也屬正常的成長。但那三個年青高手又是怎麼回事?
那三個年青高手的武功路數完全不同,掌劍拳指更無一不精,但在江湖之中卻聞所未聞,還寂寂無名。趟若他們三個不自稱是嶽不群的三大弟子,更深通華山劍術;隻怕別人說出去,都無人敢去相信,他們三人竟是一門的師兄弟。
特別是其中一人年紀青青的,居然也是先天境大高手。什麼時候無形無相境的武學大宗師如此之多了?聽說五嶽並派之時,華山一脈就出現了三人,此時又出現了一人,那華山還會有幾人?
什麼時候先天境的絕頂高手如此不值錢了?難道如今的華山與百年前的神教一般,也擁有超過十位以上的絕頂高手了?
任我行有些膽寒了,但也有所慶幸。幸好嶽不群得罪的人數太眾,居然引發了正、邪、魔三道九大勢力的圍攻。再讓他發展十年時間,神教豈不被五嶽派給徹底比下去了!
如今既有東方不敗擋道,那就暫時不去圍攻華山了。反正神教一路也不是主攻五嶽派的一支,就暫時在此地歇歇也好。等他們打個你死我活之後,自已再領大軍前往華山收拾殘局。
……
黃河之畔,水浪滔天。潼關之前,西峪河漲。
一人,一劍,一琴,孤獨隻影,阻敵於大石橋上。
五千少林僧俗高手虎視眈眈的遙望著那大石橋上的隻單人影,滿麵的不善。
少林派掌門人方生和尚領著,般若堂方寸,戒律堂方始,菩提院方如,羅漢堂方圓四名老僧步出少林大軍,眼瞪瞪的望著嶽不群,心下滿是狐疑之色。
“阿彌陀佛,我等聚眾而來,本欲遠征華山,不料五嶽掌門嶽先生親自前來向阻。四位師弟,你們道他這是為何?”
方寸、方始、方如、方圓四老僧相視一眼,搖搖頭道:“我等亦不知曉。”
突然,菩提院方如靈機一動,說道:“莫非這嶽大先生欲想以一已之命,來償還殺我方心師兄的血仇,以換取我少林不再對五嶽派出手?”
方生和尚雙眼低垂,默不做聲。方寸、方始二僧連連搖頭,少林派此次傾巢而發,明意是借方心和尚之死,而特向五嶽派發難。實際上卻是為了覆滅五嶽派及終南山全真教而來的。隻是此用意少林派隻有方生、方寸、方始三僧知曉,其他少林弟子一概不知,包括這菩提院的方如師弟。
然而五嶽派方麵,嶽不群早知少林的方相師弟曾率八百僧俗突襲重陽宮,隻是不幸失敗。所以他亦心知肚明,今日的少林與五嶽派之間決無轉擇和緩的餘地。
既然少林一方並不能宣之於口,隻能以方心和尚之死為借口。嶽不群又豈會想以一已之命,來換得雙方的平安無事呢!
般若堂方寸和尚想了想,轉身大聲叫道:“華山與我少林之間,前有嶽不群大鬧大雄寶殿,以魔音惑我少林七位師兄弟,壞了他們的佛心,累得他們多年來武功毫無寸進。又有令狐衝火燒少林寺,累得本寺僧俗一千餘眾無所可依,更使我少林千年古刹毀於一旦,威望盡廢。後嶽不群又無故殺我少林達摩院首座方心師兄,眾目睽睽之下,無所顧忌,完全不把我少林一派放在眼裏。”
“我少林與華山之間有此三大恨,不可不報。五嶽新立,如泰山、衡山、嵩山、恒山四派弟子,我少林僧俗或可慈悲為懷,然華山弟子定要除之務盡。不然江湖眾人日後會如何看待我少林一脈?我少林派日後又如何再度統領群雄、號令天下?”
“不錯。”戒律堂方始和尚出聲力挺道:“此戰不但有毀寺殺人的血海深仇,更有關係到我少林派千年以來的威信大事,凡我少林弟子務必從命。此戰中凡有殺敵立功者,可入藏經閣參悟武學。凡有臨戰退縮,手下留情者,本座定當重罰之。輕則廢除武功,逐出少林。重則立斃當場,決不手軟。切莫怪本座言之不預!”
五千少林僧俗聞言,無不驚警,決對不敢輕犯!再度望向嶽不群時,立時變得殺氣騰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