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祥通過和陳誌剛這個年輕娃娃交談,信心信增,絲毫不輸當年的自己。因為與柑橘結下不解之緣,他甘願在條件差的地方紮根。鄒林音則是追隨他二十幾年的好學生,一直協助他攻克難關,幾年的教訓讓他看到走專業合作社之路很有心要性,是快速實現種植業規模產出的捷徑。
韓決定找楊秀玲幫忙,他準備好了一份報告厚厚的一本,走進檔案局跟工作人員打招呼;“楊局長正在和客人談事,你稍等!”楊局長辦事有魄力,隻有取得她的支持,想在峽江有番成就水到渠成,上回成立專業合作社還有她的功勞,若不是峽江農業政策出現偏差,他們的合作社肯定是江州首家。
“韓才老師 ,你有事要辦嗎?”楊秀玲認真地問這位博學多識的柑橘專家。
“這是草擬的一份報告,請您抽一個小時時間流覽一下並給點建議。”韓文祥岔開題談報告。寫報告是他專長,洋洋灑灑萬言書。慷慨激昂,敘往昔,好漢不改當年勇。
楊秀玲接過那本厚厚的手寫報告,內心是仰慕他的才情同情他的不幸。古往今來有才情而不被待見的人比比皆是。他有過輝煌的過去,湖北省勞模,宜昌地區柑橘專家,秭歸農科所所長,峽江長良山農業合作社社長,為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因為出眾,有時他又成了別人謀利的工具;當官的用他搞示範基地,通過驗收立馬換人,商人用他“文祥”牌無公害蔬菜抬高農產品的價格,鄒林音留他在這為她壯膽,說明她有專家在手百事不求。他呢,甘心為人辦事不求回報,隻要是搞柑橘再苦再累他都不怕,今日寫報告,歸根到底想重振長良山地區農業,做好移民安置,後續工作,穩定農村發展大局。
“你寫的太詳細了,韓老師看得起我楊秀玲,這個忙我肯定要幫,峽江移民開發走了許多彎路,有些移民戶重新返貧,有些人外遷過得不好又回來寄居縣城,負擔沉重啊;我們坐在辦公室哪裏了解農民,移民兄弟姐妹的辛酸。即使下鄉視察民情,也是走走過場,看看表麵。陽光撒落的地方形勢大好,歌舞升平,陽光遺忘和角落這些人沉默而不發聲,我們不用心發現,不去找問題,遲早會影響穩定大局。”楊秀玲閱完報告說出這番話。
“我和小鄒便是一例,人們都說我們過得輕鬆自在,殊不知我們處境艱難。每年僅靠賣兩季苗木賺點生活費,日常接待又無外報銷。白池村幾年下來,接待費花了好幾萬,都是小鄒自掏腰包從沒找村裏要過錢。農民收獲了無非送點柑子吃。這些我們很少向別人說。既然想做點大事,沒必要斤斤計較。”韓文祥說。
楊秀玲笑道:“長良山成立農村合作社,我優先為你們報銷這些年的船費。吃喝我不能報銷啊,這是上頭明文禁止的。”
“這個我曉得,能再次成立合作社是我和小鄒以及白池村柑農的共同期待。小鄒手上還有當時年柑農入社會的資料,所有曆史原件悉數保存。我也不怕白池村民耍賴。”韓文祥輕鬆地回應。
“想不到鄒娘也這般細心,用成語說聽粗中有細。你先回去等消息,我讓人把你這報告打出來給縣委書記,他是農業大學科班生,對農業有研究,不防讓他為你成就這些事。”楊秀玲答應幫忙還找到一把手擔責。全峽江即使有的反對也不算數。
韓文祥趕回九龍坡,徐鋼城正在鄒娘這邊聊天。徐鋼城笑盈盈在問韓老師今天申請項目了。他說這話其實想搭便車,每日看《江州新聞》的他知道市政府密集出台惠農政策,苦於他沒有一官半職的親朋在縣裏,再好的政策也沒有辦法到九龍坡來。他小學文化,不能像韓文祥那樣有通天達地的本領,搭順風車是最佳選擇。
“項目是有,但九龍坡沒有好資源可利用。”韓文祥傲氣地說,他心中明白徐鋼城不是幹大事的人,接連違反國家土地政策把自家山場賣給別人辦工場、蓋樓房,修別墅,弄不好還有牢獄之災。祖上分的山場雖多,但屬於集體的所有他隻有使用權利沒有交易變賣的權力。比如鄒娘住的房東老板房子後麵移民局修路,他直趁機打水池美其名日,灌溉生活用水,還免費為四周幾戶人家安裝自來水管,僅此一項套取國家資金20萬元。一個水池不到三百立方米,自出人工請挖機不到半月完工。
徐鋼城仍打笑臉說,我這塊地將來移民局要大開發,開值空間大。農業項目可以放這邊嘛,山腳正在修高速公路,我這塊是好地方。
“修高速又怎樣,你能騎摩托車上高速嗎?”韓文祥討厭別人跟他談些風牛馬不相及的話。從七星下坡到桂花村水泥路還沒修通,指望高速分擔鄉村人流天大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