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運作合作社 再向成功行(2 / 3)

鄒林音勸他倆不要抬杠,坐下來喝茶是朋友,沒有必要爭得臉紅脖子粗。徐鋼城耷拉腦袋,忍著性子聽兩位老師說大事。小不忍則亂大謀,他徐家在九龍坡是大宗姓,若搞項目沒有他則成不了。

韓文祥正是看到他這點,根本不提今天的事。他坐在書桌前繼續寫作,也不理會他屋裏還有外人。

徐鋼城玩了一會兒就回去了,走時不忘說:“鄒老師,有好項目一定要讓我知道啊。”

“會的,不會讓你吃虧上當的。”鄒林音調侃送他出門。

臨近黃昏,韓文祥望著窗外,右眼一掃便是徐鋼城拚湊式樓層,他家房子不是一次性蓋起來的,先修了地下一層,羌海科修廠房,他則幹著偷雞摸狗的勾當偷磚,偷水泥,施工隊也不敢說他,因為他們吃住在徐鋼城家裏,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他們還充當搬運工,往徐家搬建材。廠房蓋起,他家房子也蓋起,他還準備在旁邊建四間三層賣是人。左邊是羌海科的清明仿古建築廠房,南邊白雲滾滾來,高速路基蜿蜒大山半腰,不遠處是一條小溪通往大寧河,峽江天氣多變,這方人也顯得與眾不同,既討好你又提防你。

“今天楊娘怎麼說?”鄒林音忍不住問韓老師。

“她說等消息,先把報告打出來上報縣委書記,書記批了這事,迎刃而解”韓文祥簡短幾句:“你手上的資料都在吧,到時候可能有用。”

“都完好保存,這是當年我們入社的憑證。”鄒林音說道:“這次成立合作社我肯定要技術入股,可沒當年那麼傻,技術服務免費,農民賺錢我們虧。”

“這是肯定的,白求恩來中國大公無私,我韓文祥大公無私這麼多年,長良山總該對咱有點回報,陳水平兒子陳誌剛可能也要入社的。把他工作做好了,我們重返長良山工作好辦多了。將來我們退出了,陳誌剛可以帶領大家繼續發展柑橘種植。”韓文祥說這話有他個人打算,他離開峽江是遲早的事,他已經八十歲了,沒有多少日子可折騰了。

鄒林音忽然記起陳水平以前並沒有把土地納入長良山合作社,現在建合作社這批人的土地該怎麼作價呢?十年的物價翻了兩倍,陳水平又工於算計,這樣協調不好還沒有她和韓老師立足之地。“他兒子入社是好事。以前他們家土地並沒有在我這裏登記,現時加入又要重新算股。”

“這些不是大問題,當年入社人數不足一百戶,現在頂多一百五十戶,好多人發財了早進城安家。我建議按現時物價來分配股權。”

“我們是技術入股,這個沒法用現金評估。”鄒林音擔憂自己成了廉價工人。

“哈哈,還是經營老行當,何必患得患失,將來可以培養技術員,讓他們自己嫁接。我們負責引進苗木枝條交給他們嫁接。那比專門從事嫁接要好得多。”

聽了韓老師這番話她不再理論,入股不入股隻是形式問題。她幹得還是很宏觀的調度業務,並不是要她下地嫁接。她打算讓女兒也回來從事農業,打工不是長久之計,有技能在手不愁前行無路。

一周之後,縣委批複了這份報告,要求相關單位落實。移民局宋愛民極力支持他們重建農業合作社,並給予資金幫助。農業局、林業局到白池村現場辦公召開現場辦公會,做好宣傳工作,楊秀玲也被捧為座上賓,擔任長良山立體生態農業柑橘現光專業合作社顧問。

她說:“白池村是我過去扶貧駐地,今天我又回到這裏為白池村兄弟姐妹辦事。是我身為一方幹部的光榮。是峽江這片土地給予我施展的空間。希望大學生村官陳誌剛的到來能給日漸衰落的村莊帶來新的活力。”她亦表示支持長良山合作社搞科技創新,發展生態農業。

韓文祥再次擔任合作社社長,負責長良山片區柑橘園規劃,建設及產出銷售等工作,鄒林音擔任技術員,負責苗木品種引進,嫁接、推新。陳誌剛任合作社理事,引導大家科學種地,協調村委與合作社關係。

“長良山合作社將主打三張片:一是立體生態農業牌,峽江地處三峽庫區腹地,必須減少水土流失,改善長江沿岸生態,成立合作社是為創造生態鄉村,立體農業品牌;第二是新品柑橘種植牌,我們長良山有良好種植條件,有優秀技術人員作支撐,相信柑橘種植上白池村長久發展的基礎產業;三是農業觀光牌,我們白池村直通小三峽,是遊客進入小三峽的橋頭堡,發展柑橘觀光旅遊十分可行,因為我們村早一批夏橙果園已經掛果。遊客來峽江旅遊,我們可以盛情邀請客人進本遊玩,采摘夏橙。”韓文祥道出自己的心聲,這些事他籌劃了十年,一直沒人響應。如今國家扶持農業發展,建設新農村。白池村再次成為江州的焦點。率先派遣大學生村官進村工作,率先成立立體生態農業觀光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