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惠民政策多,傳藝受歡迎(3 / 3)

陳水典告訴記者,白池村是典型的移民村,積貧積弱,守著大山受窮。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移民局在這裏駐點扶貧,一直缺少造血功能。韓老師帶著鄒老師來我們這不毛之地與我村村民同甘共苦,硬是將全村的老果園改造成功。那時我們種的是紅桔,老品種產量低、口感差,在峽江不受歡迎。整個峽江都是這些老品種。鄒老師帶來新品種,她不走尋常嫁接路,用“借母懷胎”嫁接法成功在紅桔樹上嫁接臍橙,現在又在臍橙上實現一樹多果,嫁接成功國內暢銷的晚熟紐荷爾,現在我村是西南地區重要的紐荷爾種植地。

麵對眾人關注,韓文祥在陳誌剛請求下為媒體朋友說點什麼。他沉思片刻才說:“我是報紙上的老麵孔了,這個機會應該給年輕人。陳誌剛是白池村農民的兒子,本可以上大學後進城工作,他經受繁華城市的誘惑,毅然回鄉創業,並成功成為峽江縣少有的大學生村官。這兒是生他養他的地方。他感恩這片土地哺育他的祖輩及下一代,他的歸來為我們這些遲暮將至的人帶來希望。我早幾年打算回鄉安享晚年,我來這裏不圖金錢和名利。我隻希望柑橘王國後續有人,皇帝女兒不愁嫁。我們白池村的柑橘同樣不愁賣。”

他喝了幾口茶,繼續說:“有人說我是無能的影帝,光說不做。我承認鄒林音比我在推進柑橘技術發展上功不可沒。我們是共事三十載的同事,我是長輩又是老師,沒有理由讓她長居幕後,她才是未來柑橘王國的女皇,她家有個可愛的女兒,同來的朋友若在三十歲以內還沒對象的男青年可以找鄒老師應征女婿一職。”

這番話逗樂了現場所有人,一個八十歲高齡的老專家思維對過往風淡雲輕。“從來峽江,我們師徒吃過不少苦。在最困難的時候,是白池村群眾保護我,是大家的平凡舉動感染了我。十五年我兢兢業業,奮鬥在試驗田。也為了追求名利,被政客利用過,陷害過。我始終相信邪不勝正。南霸天大家聽說過吧,橫行鄉裏為害百姓二十年卻沒有被公安司法機關繩之以法,最後死在爭奪地盤的同道手中。謝昌宏,郭利達這夥無恥政客拉攏市裏頭大官做後台,欺壓我們這些無權無勢的平民老百姓,搞什麼移民開發,將我們耗資上億建成的七星基地挖得千蒼百孔,水土流失堵塞江河,最終倒在掃黑除惡的運動洪流中。正義永遠在民間,政令不通,有禁不止的曆史將一去不複返。在我國走向法治文明社會道路上,正義公平最終是戰勝邪惡的利器。”

韓文祥講的故事吸引了記者,有人幹脆用了《皇帝女兒不愁嫁》這個題目講述了白池村的柑橘產業蓬勃發展的好形勢。也有人將這段曆史寫進文學作品,以示對兩位農業戰線的卓越工作者的敬仰,激勵那些精神空虛,缺少奮鬥方向的青年人。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有作為的地方還很多很多。市場經濟大潮湧動的今天,我們應該守得住貧困,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不能盲從隨大流。如果我們不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我們又如何建設自己的美麗鄉村。在城鎮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家都為了生計去打工去經商,明天誰在農村種地?誰為我們城鎮化之後的城市提供可靠的農產品保障。老一代漸漸老去,又有誰來傳承農耕文明的技能?柑橘作為主要水果品種,它的出路又在哪裏?

韓文祥給農業提出上述疑問,值得所有人反思,添加劑,瘦肉精,染色饅頭,牛肉膏,蘇丹紅等到一係列食品安全問題出然後,僅靠企業家商敗道路血液來約束他們知法守法遠遠不夠。我們更應從食品源頭抓起可持續發展之路,建設生態文明鄉村,同時要切實降低企業稅負。加大懲處力度。讓違法者讓作惡者傾家蕩產,不讓老實人吃苦投機鑽孔者得利。

在鄒林音的努力下,白池村喜獲豐收,夏橙成了當地觀光旅遊最美風景。她在柑橘王國獲得群眾認可,而她的女兒也在這年找到心儀的對象,讓她喜獲豐收。在這個美麗的冬天,峽江九龍坡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