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鋒辨禪就是辯論的人通過一些機鋒互相印證對方的修行禪法的深厚程度。”這回倒是李哲給旁邊那人解釋了一番,這些都是李哲閑暇時瀏覽古代名人軼事時看到了這一名詞,後來上網查詢了以後,就留下來了深刻的印象。
不過李哲解釋了一下,感覺效果不是很大,不但剛才詢問那人還是一頭霧水,就連旁邊聽他們對話的路人也是一臉疑惑的看向他,當下李哲隻得清理下思路給他們詳細的解釋了一番。
機鋒的本義是指弓上的機壓和鋒箭,在禪宗中則被引為無跡可尋蘊含深刻佛理的詞句,意謂禪師與他人對機常以寄意深刻、無跡象可尋,乃至非邏輯性之言語來表現一己之境界或考驗對方。
其實我們最耳熟能詳的一次機鋒,就是六祖慧能一生中最為人所知的一個故事,就是風動還是幡動的辯證之事。機鋒有幾個特點,一是快捷迅論,不容思考,二是利如鋒箭,直如箭行。
一天,微風吹動木杆上的幡,兩個和尚談論起緣由來。一位僧人說道:“風動而吹動幡,是以幡才能動。”另一僧人不讚同那位僧人的看法,有了不同的見解,說道:“並非風動,而是幡動。其實是幡自己在動,而你認為是風動了才造成幡在動。”當時六祖剛好路過,聽見兩個僧人在爭論風動還是幡動。惠能六祖說了一句:“不是風動,亦不是幡動,而是仁者心動”,這番話直指人心,如石破天驚般震懾人心。
“其實也不止是禪師會進行機鋒,古代文人也多喜歡參禪鬥機鋒,在紅樓夢中雙玉就經常會參禪鬥機鋒,其中第二十二回上半部講的“聽曲文寶玉悟禪機”裏麵就有一出機鋒悟禪的對話。”
“小兄弟年紀輕輕的,沒想到還知道的這麼多,現在的年輕人整天就知道追捧一些國外的偶像劇,咱們的一些傳統文化都不去了解。”李哲旁邊的中年男子聽到秦宇的話後翹起大拇指,顯然是在誇獎李哲,隻是他這話讓李哲旁邊那人頗不好意思,貌似他就是那種對傳統文化沒了解多少的年輕人。
“咱們的惠能六祖就是一位著名的機鋒辯論高手,他所傳下來的《三十六對法》是南禪機鋒的主要對法,小兄弟既然了解機鋒,想必也應該聽過一宿覺的典故吧。”那位中年男子笑著看著李哲說道。
“嗯,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個故事,講的是六祖慧能和他的五大弟子之一玄覺大師的一場機鋒。”
一宿覺的典故,李哲曾經在大學讀書時聽過一個故事,當時由於對這些故事感興趣,還特意去圖書館借了一本介紹玄覺法師生平的故事,在這本書籍上清楚的講述了這個故事。
玄覺大師在未成為六祖弟子前就已經是便讀經書,熟知三藏。有一天,玄覺在閱讀經書時,忽然覺得內外明徹,發現經文之中所說的境界與他自己的內心世界竟然別無二般,於是玄覺大師便決定下山去山外雲遊,參學天下,找人印證心中所想的。
恰是因緣,玄覺與六祖的弟子玄策相遇,兩人一見如故,相談也很是投機,於是決定聯袂去參謁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