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講究佛度有緣人,講求慧根,大概就是說的這種吧。”其中有人倒是若有所思,說道。
“小兄弟不錯,還知道典故裏惠能六祖的機鋒所在,不錯,不錯。”中年男子沒想到李哲竟然對這個典故如此熟悉,連六祖和玄覺大師的機鋒都記得住,出乎他的意料。
“這些都是前人總結的,我隻不過是照搬念書而已,算不得什麼。”李哲尷尬的笑了笑,謙虛的回答道。
“照搬念書怎麼了啊,在大街上隨便找些年輕人問問,恐怕連一宿覺這個典故的名字都不知道。”中年男子歎了口氣,無奈的說道,“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學習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了,隻知道玩樂。”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就在中年男子說話的時候,圈內的兩位大師同時睜開眼睛,右邊的空見大師雙手合十,徐徐問道:
“達摩祖師,麵壁九年,請問達摩麵壁,背向何處?”
“達摩麵壁,背向何處?”
空見大師的聲音徐徐傳開,整個人群都屏息等待著苦無大師的回答,這問題如果從字麵上理解,自然是背向洞門嘍。
達摩麵壁的典故幾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達摩祖師於嵩山山頂一處天然石洞內,麵壁九年,成為了佛教史上的美談。
達摩在石洞內麵壁九年,後來離開時,坐禪對麵所對的那塊石頭上竟然留下了他麵壁姿態的形象,隱約可見,後人把這塊石頭稱為“達摩麵壁影石”,並且許多文人都留有詩詞記載。
“達摩麵壁,背向斷臂求法者!”智仁大師豪不猶豫的開口回答。
“斷臂求法者在哪兒,你指的可是二祖慧可?”空見大師繼續追問。
“你要問的是禪宗曆史的那位斷臂求法者,還是現在的斷臂求法者?”
“禪宗曆史上的那位,現在的又有何不同?”
“過去和現在有什麼不同,佛法有如來之命,如果沒有上求下化,沒有發心之人,又如何能承擔佛法的護法之命!”
“阿彌陀佛,好一個麵向斷臂求法者,達摩麵壁不說法,終日默然麵向壁,麵向壁合了眼,壁向麵打破了壁,我想請問:達摩既然壁向麵,為何要打破壁,這打破的壁又是什麼?”
“阿彌陀佛,壁向麵打破壁,打破的是什麼東西?打破的是我們的障,我們的執,我的執我們的障,處世麵牆,處處成礙,這就需要打破。”
苦無大師麵帶微笑,徐徐說道:“達摩麵壁,背向何處?九年麵壁為帶後學,九年麵壁為傳法命,九年麵壁為使佛法廣大流傳。那麼,我們隻有不顧生死,隻有不怕生死,麵對生死擔當重任,擔當我們畏懼生死這一顆心,麵對我們畏懼生死這一顆心,不畏懼,不再逃避,麵對、擔當,這就是我們達摩麵壁的用意。所以達摩麵壁,二祖慧可斷臂求法,所以我說達摩麵壁,背向斷臂求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