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節 留下伏筆(1 / 3)

四郎幾人點頭,八娘提著個竹蔞,脆生生應了聲:“哎,一會兒就回老伯。”

四郎幾人釣魚,八娘就與劉二郎說話:“劉二哥,你家有幾畝地?”

劉二郎一邊盯著用桔杆穿成的魚符看,一邊應道:“我家地不多,隻有頭二十畝地。”

“那一畝地能收多少糧?夠一家人吃的麼?”

“一畝地,若是年成好,且伺候的精心,也能收個近一石麥子,現夏季種水稻,年成好的話,也能收上一石多些的稻穀,將就著夠吧,家裏人口少,就我爹我娘,我,還有兩個小侄子,總共就這五口人。我還做家木工活,補貼家用,再說我們莊戶人,蔬菜什麼的,都自己種著,日子還過得去。”

那狗蛋和鐵蛋的爹娘呢?

話到嘴邊,八娘沒問。因見劉二郎說到家人,臉上有些黯然。

八娘想了想,又問:“劉二哥就沒想著做點家具,拿城裏賣去?又或是,在城裏開個家具鋪子,咱大宋百姓的日子好過,買家具的人家應該不少吧?”

劉二郎聽她問這話,倒有些奇怪,心道這小娘子關心的事情不少,別人家城裏的小娘子,哪會關心一畝地收多少糧的事。就笑道:“從前也想過,不過我爹不讓呢,再說,我們鄉下人的手藝,城裏人哪裏看得上?我也就跟著我爹學了這些年,又沒別的師傅教過。再說,四裏八鄉的莊戶們雖叫我幫著做些家什,那也不過信任我老劉家父子的人品罷了,並非我劉二郎的手藝有多出色。我爹說了,做人得有點自知之明。”

八娘想了想,歎了口氣,就以劉二郎這手藝,哪天裏她要是開了木器行,非得把這劉二郎請過去。不過如今也就想想,要想開木器行,她這路長著呢。不說本錢如今沒有,她隻會畫圖,木器活雖能品鑒,自己卻是不會的,再說,若要開,她就要開個全大宋國最好的木器行,決不能叫人比下去。說到這個,好木料從哪裏來?國境內的名貴木材畢竟有限,好些名貴木材,產地根本不在中國。拋卻這個不談,她哪裏去尋滿意的漆匠和雕刻師傅去?

無奈搖頭,又想著今得得劉老伯祖孫們熱鬧招待,總得回報點人家什麼,便又問劉二郎:“劉二哥,你家有紙和筆墨嗎?”

這個問題叫劉二郎有些為難,他雖說認得幾個字,可平常也用不上,狗蛋鐵蛋倒是在私塾裏讀書的,隻是人家大戶人家的小娘子,能看得上那小娃兒用的破紙筆?

“有倒是有,不過是狗蛋和鐵蛋平常用的,也不知你能不能用。”劉二郎答道。

八娘一聽,能畫個圖就成,便小聲對劉二郎道:“劉二哥,反正你也不釣魚,我們在這看著無趣的很,不如回院裏,你找了紙筆,我給你畫個家具的圖,你看著能不能做,如何?”

劉二郎奇道:“八娘子也想找我訂個家具?你要做案幾還是櫃子?隻怕我的手藝不好,做出來的,你看不上呢。”

八娘也不解釋,隻管催他回去,劉二郎無法,就同四郎五郎和覺兒告了聲罪,任他叔侄三人在那裏怡然自得,隨著八娘一道回了院。

一路上八娘一直在想,畫個什麼給劉二郎才好,至於這個畫稿,是讓劉二郎拿去出賣,還是他自己打出來賣成品?哪個收益更好?

後河離劉家的小院,也不過百十米遠,一會兒也就到了。等劉二郎入了屋,尋了狗蛋的筆墨,又取了兩張紙出來,八娘心中已選好了款式。

宋代家具造型淳樸纖透,與後來的明清時期,尤其是注重華美繁複的清式家具極是不同,當然,從另一方麵而言,這也是因為唐朝時期,還是以席盤坐地為主,到了唐後期至北宋,高垂足的家具才有了一定規模的發展,如今的大宋國,雖非她前世那個時空的趙家王朝,可畢竟也是由唐五代十國發展而來,就算掌天下者變了,但文化的發展,曆史潮流的變遷,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