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節 十九郎歸京(1 / 2)

便一邊烙著蒜餅,一邊勸黃嬸:“黃嬸子也不必擔擾,如今家中情形好轉,哥哥們入京的盤纏是已經準備好了的,足夠他們在京裏待到考完,就是年明開春祖母的九十壽辰,也能風風光光的辦。這些事情,父親和母親,都記在心裏呢。”

哥兒們入京的事情,也還罷了,黃嬸子是打小就在老夫人身邊服侍的,逢九不過十,老夫人明年可不正八十九?正是要辦九十大壽呢,聽八娘這一說,喜道:“當真能辦的風光?”

八娘把鍋裏烙好的一塊餅起了鍋,在碟子裏放好,笑道:“這是自然,到時可有的黃嬸子你忙的,前些日還聽父親和父母念叨,說是到時候連臨川這邊的親戚,還有金溪那邊的吳家,南城縣的王家,這些老親,挨個兒的都請上。”

黃嬸老人眼前便顯出當年曾家還鼎盛時期老夫人的風光來。一時喜的落了淚,抬了袖子一邊拭淚,一邊笑道:“這可太好了,若是老夫人知道了,不定多高興呢,生辰不生辰的,老夫人是富貴過的,倒未必在意,隻老爺這份心,老夫人必定喜歡。想來到時候三老爺和五老爺也當回來了,”

曾不疑一共六兄弟,老大去世的早,又因一直在外為官,兒女們在父親去世後,因早在外落地生根了,隻扶了老爺靈柩回鄉歸葬,便回了,並未留在南豐或是臨川生活,多少年也未回來,老夫人嘴上不提,心裏卻是惦記的,而老四和老六早夭,三老爺和五老爺如今也在外為官,官職不高,也不底,三老爺是一州知州,五老爺亦在山東做了一州通判,隻是各自養家,能顧得上老母的時候少。因此如今老夫人隻得留在南豐的二老爺曾不疑一家奉養。

想起已逝的大老爺,還有打小夭折的老四和老六,當年老爺們還年少時,她也服侍過的,如今卻是天人永隔,若能再見,卻也是地府之下了。黃嬸子再度落淚。

八娘卻不知她心中那點因想起往昔生活美好的傷感,隻當她歡喜的很了,因此又是一翻勸,又說起四老爺和六老爺來,套了黃嬸子嘴裏的話,這才知道三叔父家中有兩個姐姐,三個哥哥,俱已成人,五叔家中是四個姐妹,一個哥兒,四個姐妹裏也有兩個嫁了人。

到底是大家族,不說旁門遠支,就自己父親的親兄弟還有親的堂兄妹們也都不少,可惜她還從未見過呢,又想到自家的兄妹幾人都十分親厚,卻不知道叔伯家的姐姐哥哥們如何,若是祖母生辰,俱能回來見上一見,倒是是見令人向往的事情。

轉眼又過了兩日,六娘做好了給繡鋪裏的活計,八娘陪著她送了去,一共二十個荷包兒,也結了八百文錢,回了家,六娘拿了罐子把錢收起來。這才抱著七娘做給她的那個什麼“貓娘子”與八娘閑話,因又想起八娘說過這原是她畫著玩,被十丫頭見了,叫七娘做出來哄十丫頭的,心思一動,就指著“貓娘子”問八娘:“這個當真是你畫的?我越看越喜歡,若是做出來拿去賣錢,也能賣幾個錢,想來那些閨閣裏的小姐,還有小孩子必定喜歡,你還能畫出相似的來嗎?若是能,就給我畫幾個留著,我得閑了做幾個拿出去試試,就是換不來錢,倒也能以後送給小十玩。”

八娘整日一門心思想著如何爭錢,六娘這話倒契合了她的心思,一聽就來了興致:“這個當真能換錢?”

六娘一邊擺弄著手裏的“貓娘子”,一邊笑道:“試試唄。”

八娘連忙點頭:“有,我還能畫出些來,都一樣好看可愛,六姐,我現在就去尋了紙筆來,畫給你看。”

說著就風風火火的去了曾不疑的書房裏,曾不疑出了門,並不在,八娘尋了半天,也隻有紙墨,不見畫畫用的顏料。索性又拉了六娘上街打算買些回來,剛好她看了臨川這邊泰瑞祥的生意,尋思著武三娘必定還要尋她,上回準備的畫稿雖然隻給了她一小部分,還留著些,但有備無患最好,再者,她想這回幹脆一估腦兒給了武三娘得了,多換些錢來,入秋前就讓哥哥們準備好買地的事情,這樣待哥哥們走時,置好田莊,佃給別人種,也不耽擱了。又有老爹在家中坐鎮,也能兼顧上田莊的事情,並不怕沒有人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