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節 回到南豐(1 / 2)

六娘見這潼墨說著說著,臉上就帶了笑,暗想到底是京城來的,這一聽說能回去,便高興成了這樣,按說久遊歸家,確實是件喜事兒,便恭喜起潼墨來:“在這我們這地方想來也是住不習慣的,如今你能同你家公子回京,也是件好事。”便與八娘一起領了潼墨雲見老夫人。

黃氏聽說柴十九回了京,又送了禮來,便道:“也實在是走的急,你家公子年歲還小,卻不知路上有人照顧沒有?”

潼墨回道:“京裏派了人來接的,老夫人不必掛念。”

又說了些話,六娘拿了二百文錢,給潼墨打了賞,潼墨便告辭回去。

八娘與六娘也便不上街了,找開潼墨送來的箱籠,裏麵整整齊齊的馬著幾疊子書,分門別類的放好,有給曾不疑的幾本經卷,有給曾子固的幾本孤本,有給八娘的幾本野史雜記。另還有兩個藥包,打開一看,一包裏是上等的血燕窩,一包裏卻是支百年老參。

六娘就奉了給黃氏看。血燕則還罷了,雖貴重,也並非買不著的,可百年老參,卻是有價難求。黃氏口中直念:“怎生送了這麼貴重的?”一邊念叨,一邊叫六娘收了起來。

八娘也是奇怪,柴十九這行為確實叫人摸不著頭。按說他時常送了東西來,這次又是最為貴重,給他的和老爹的東西也就罷了,給祖母的價值上百貫,而給二哥的孤本,根本不好計價,說不上能值多少銀錢,卻至少比老祖母那支百年山參要貴重上許多。

原是不認識的人,路上偶然遇上了,和四哥哥五哥哥也無深交,就算曾不疑和曾子固父子二人在仕林中有些名氣,也不值理柴十九如此看重。他這究竟打是什麼主意?

想也想不明白,索性丟開了,與其這麼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還不如等老爹回來,探探老爹的意思,再不行,回家問問二哥,總有點眉目。

不僅八娘覺得不妥當,黃氏也是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待回過神來,發現兩個孫女俱站在她身邊,就笑道:“這些子書可也是好東西,快收了吧,回頭回南豐,帶回去,你們二哥必定要高興壞了。”

兩姐妹便小心的收拾好書本,送去了書房。因離午飯時還早著,就與祖母說了一聲,去了那日王平甫帶她們去筆墨鋪子,打算買些作畫的顏料回來。

恰巧那日與王平甫相熟的店夥計也在,因見是與老主顧相熟的,便問:“兩位小娘子,是打算要好些的,還是普通的?價格上兩位放心,因是王家二公子的朋友,小人一樣給兩位可心的價兒。”

也不過是畫幾張樣子,八娘笑道:“店家隻管拿些普通的就行。”

那店夥計便轉身去櫃裏奉了些出來,八娘選了,問了價,倒是便宜的很,一共不過才一百二十文錢,付了錢,夥計利落的打包好了,兩人拎著回家,順道又買了些新鮮的蔬菜。

如此過了個把月,也不過是東家作客,西家來客,老祖母身體大好,又因八娘日日調羹作湯為她調養,反是精神了不少,氣色也好的很,曾不疑至此才算徹底放了心,又加上該拜訪的都拜訪到了,黃氏想著兒媳朱氏也快生產了,到底不放心,就催著曾不疑回南豐。

曾不疑想著上回四郎說起州學裏範教授想拜訪他的事情,主差黃叔去送了貼子,確巧那範教授這幾日出門作客,一時半會兒回不了,曾不疑惦記著家中,也就未打算著停留,老娘催他回去,便叫了六娘和八娘收拾東西。

六娘心中不舍,好不容易有個妹妹與她作伴,這就要回去了。一邊收拾著行李,一邊落淚,又叮囑八娘:“你身子現在才算好些,以後也多注意些,在家別盡調皮,娘也要生了,還不知是弟弟還是妹妹,你也要多幫著七娘和嫂嫂。還有,爹身體也不好,你和七娘往常多勸勸,不要讓他老人家每日看書到那麼晚。”

八娘一一應了,又哄六娘:“六姐姐也不必傷心,臨川離南豐也才兩天的路程,水路也不難走,以後多來看你就是,再說了,等娘生了,就叫四哥哥和五哥哥休假時,送你和祖母回南豐住些日子,不久就能見著的。”

六娘就嗔道:“你倒說的輕鬆,這一來一去的,不要花銷?再說祖母住慣了臨川,她老人家這麼大年歲數了,來來去去的,沒得再有什麼,到時候怎麼辦?”想了一下,又道,“我看你平日雖被爹娘和哥哥們寵著,還好算是知事的,也能幹,再過幾年,便叫祖母接了你來服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