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七日中午,下班回家吃飯的黃道舟激動不已。
局裏去皖省兩淮煤礦調查的同誌不僅僅找到了五個證明人,甚至於還找到了一些文字資料。
黃道舟的曆史問題變成了事實清楚,經過局裏開會研究後,同意立刻落實政策。
曆史問題終於得到了圓滿解決,不僅僅工齡得到了承認,還從七九年一月份開始補發,黃道舟今天領到了補發的工資,一共是二百四十六塊幾毛。
作為一家之主,意氣風發的黃道舟高調宣布明天敲定買房子的事,他決定買下東大街北邊的兩間房子用來開店。
黃道舟和張芳芬不止一次去看過那兩間房子,已經跟人家談過價錢,現在家裏的錢加上補發的工資完全可以拿得出五百五十塊。
他倆不是守財奴,對於置辦產業蠻熱衷,以前是沒錢不敢想,現在手裏有錢了,簡直是迫不及待。
黃瀚鬱悶了,年紀小真的不好辦事,明明是自己提議家裏買房子開店,卻輪不到自己參與決策,如果父母選擇正確也還罷了。
可是聽他們說的那兩間房子的所在地,買下來雖然不至於吃虧,但是否吃虧是相對的,如果選擇買其他地段房子,以後帶來的利益會翻好幾十倍。
黃瀚道:“爸爸,你能不能仔細介紹一下準備成交的那兩間房子呀?”
“可以啊!那兩間雖然是老房子,但是一直都有人住,人家、人家,屋子有人住才是家,隻要有人住的房子都朽不了。
如果老房子三年不住人,大有可能倒了。”
“爸爸,這些我都懂,咱能不能說重點?”
“急什麼!買房子是天大的事,我當然要細細說來。”
“哦!對不住,你別著急慢慢說!”
黃瀚隻覺得蛋疼,但是見黃道舟興致勃勃打開了話匣子,認為自己實在不應該打斷他,讓他高高興興講故事何樂不為,自己又不忙這一會兒。
黃道舟咳嗽兩聲清了清嗓子,繼續道:“那兩間房子,人家房主經常修修補補,瞧上去不太破。
開間也不小,兩間屋子加起來三十八個平方差不多,關鍵是那裏熱鬧,人來人往,用來開個熟食店再好不過!”
“爸爸,我要弄清楚的是準確位置。”
“就在東大街白求恩橋的西邊一點點,緊靠河邊,唯一不好的就是北麵朝著東大街。
但是沒什麼大問題,屋子有南門,南邊有窗戶光線好得很,門前就是老通揚運河,有洗衣服的碼頭,用水太方便了。”
“哦!是緊靠河邊那一排房子中的兩間啊!爸爸、媽媽,那房子堅決不能買!”
“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我和你媽媽四條街都看了,覺得那兩間房子最合適!價錢不高,我家買得起。”
張芳芬也看上了那地方,補充道:“那裏真的很好,就在老通楊河邊,洗洗撈撈方便得很,以後家裏連水缸都用不著。”
張芳芬是個會過日子的勤快人,此時都想到了以後洗衣、洗菜多麼方便了。
黃瀚知道三水縣的發展過程,這條穿過城市中心河流兩側的所有房子最終都被拆掉了。
而且因為是建沿河綠化帶,屬於公益拆遷,沒有拆一還一這樣的說法,基本上都是拿錢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