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想造自己的飛機(2 / 2)

這可是第三代飛機呀,如今流行的螺旋槳飛機隻是第一代,即便是暴龍,也隻能勉強算得上是第2代。

所以整整橫跨了一代或者一代半,如何叫這幫家夥不驚訝,不震撼?

其實王林也是思慮再三,他本來想搞單發的二代機,比如殲6,可光殲六的發動機一台就要60多萬積分,這還是最便宜的一種。

100台就是6000多萬積分,加上其他的電子設備,恐怕得要1億積分,若是100台殲6也就算了,可這僅僅隻是發動機和部分設備。

而直接兌換產品殲6,每架150萬積分,100架也就是1億5000萬,若憑借這100架殲六能打遍天下無敵手,他也就咬牙積攢積分幹了。

但問題是沒有導彈,光憑裸機,最多也就能取得製空權,讓高達100多萬積分的殲6,掛著航空炸彈或者魚雷發起俯衝攻擊軍艦,那就太浪費了,所以必須要將成本壓縮。

至於反艦導彈,同樣貴的嚇人,隻能作為殺手鐧,而不能作為常用武器裝備,否則其他的都不要發展了。

按照現在的行情,完全還不需要殲6那種發動機的功率,有暴龍發動機的那種功率就足夠了。

凡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過分的追求先進,反而會適得其反,畢竟太過先進,光平時保養維護,和壽命就是各大問題。

所以一番權衡利弊後,為了將成本壓縮到最低,又為了達到心目中的要求,王林決定弄一個縮小版三代飛機的殼子,再裝上暴龍的發動機,配以少量的電子設備。

殼子完全自己造,隻兌換發動機和電子設備,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兌換一套改裝暴風鳥的東西,將現在暴龍的外殼扔掉,更換新的外殼。

暴風鳥的外殼作為第一款投入了實戰的噴氣式飛機,缺陷還是非常大的,已經不是靠更換發動機能彌補的了。

所以必須要更換外殼,而與其換二代機的外殼,還不如一口氣參照三代機的外殼,反正都一樣。

以現在飛機製造廠的設備,他在兌換一些,按照圖紙想要造出陣風的殼子,應該還是可以的。

至於會不會因為精度誤差,造成氣動布局不合理,那就隻能反複的試飛,予以修正了。

製造外殼的材料,也就是二代飛機的材料,比現在暴龍用的材料要稍微強一些,反正又不需要超音速飛行,速度和爬升力,也隻要和現在的暴龍相差無幾,就足夠了。

整整一天時間,王林都在講解,這款新飛機要注意的事項,然後就是分工合作。

首先,就是飛機體積大小的問題,想要裝兩台暴龍發動機,按照圖紙來製造肯定不行,但到底要縮小多少比例才合適,這就需要精確的計算。

然後,是機身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起落架,原理可以借鑒,但不能生搬硬套。

否則憑現在的技術條件是造不出來相關零件的,要他兌換,那是門兒都沒有。

除了發動機和火控雷達以及一些電子設備,其他的他都不會兌換,這樣成本就能壓縮到60萬積分以內,比現在暴龍的100萬還要低。之所以不用殲10和f16戰鬥機的外殼,那是因為這兩款戰鬥機都是單發的,王林估計一台暴龍的發動機恐怕推力有些不夠,何況作為噴氣式艦載機,雙發比單發的優勢要大

許多。

首先起飛距離肯定就要短許多,再者就是載彈量,最後則是安全考慮,畢竟噴氣式發動機,比活塞發動機更容易出故障,單發一旦拋錨,就隻能等死。100多人被王林分成了10個小組,負責這款飛機的10個方麵,為了這款飛機,王林將所有的航空力量都砸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