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堂下何人?”劉青天再次低頭整理了一下衣帽,提起聲響問道。
劉青天年方不過二十有五,是在明泰三十九年登進士第,本是南方蘇州人士,初應宏辭第一,又中解元,聲名大噪,曾經一時轟動景國,隨後不負眾望狀元及第,時號劉三頭。
這人是新科狀元,本來該是前途無量官途恒暢,不過為人性子卻古怪非常,言語不遜得罪了不少達官貴族,這才被屈才安置在了景都的一個小縣衙裏。好在,劉青天還挺自得其樂的,有事破破案,沒事就鬥蛐蛐。
下麵跪坐著的是一年過花甲穿著樸素的老人,他身後還跟著幾個神色略有些惶恐不安抓著袖腳的村婦。
那老人先開口:“青天大老爺!草民是城北楊家村的村長,在草民身後的幾介婦人都乃我楊家村人士。”
後麵的婦人們聽到村長提起自己,手腳有些不知所措,隻能更加緊緊地拽住破舊的衣裳,小心翼翼地抬頭探望了一眼堂上的大人。
“既是楊家村人士,那你來本大人這所為何事?可有何冤屈要申?”劉青天故意板著臉莊嚴地問。
那師爺看著平日私下裏老不正經的大人這時努力裝出一副嚴肅審案的模樣,差點沒憋住笑,底下的一眾衙役們也相互擠眉弄眼。
真沒辦法,劉青天年紀小,不像其他當官之人年長,本就少了幾分威嚴,再加上,他還天生一張娃娃臉,就更顯小了。這樣看來,就像是個奶娃娃偷穿官服來搞笑的。
“回大人的話。草民來此是為了我楊家村人口頻繁失蹤一事而來,實在是因為此事已經引得我們村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草民無能,不能知曉個究竟,隻能來求助於大人!”村長讀過書,說話還算是條理分明。
“人口頻繁失蹤?”劉青天有點興趣,追問道,“你且細細道來!萬萬不得妄言!”
“是。”村長心裏早有草稿,此刻清清嗓子,從頭一一談起。
城北楊家村,本來和城西、城東、城南的村子一樣,都是以務農為生自己自足,但是在半年前,有一批外地人來楊家村招募人手,說是要召人去外邊當幫工,各方麵條件都給的很是優渥。
再加上這批人是他們本村的一個早年就外出的人根子帶回來的,挨家挨戶地勸說他們出去,有些村民就心動了,跟著那批人走了。
後來每隔一兩個月會由那名介紹的根子帶回家書來報平安,隻是信中從來沒提過他們到底是在哪做幫工,幫的到底是什麼。
後來,根子又帶著他們那批人,來村裏找人,陸陸續續也有人跟著走,隻是一樣走了以後就再也沒回來,也沒有錢寄回,隻說是工錢都發在了跟出去的壯丁手中,待他們回來錢也就跟著帶回了。
就這樣,村裏的壯丁走了有大半,剩下的都是不願背井離鄉出去做活的,根子跟那批人苦說無果後就再也沒來了。可就在他們走了以後,村裏突然出現了人口失蹤時間,一個接一個的男丁們陸續失蹤,先是壯年男子,後來連還未成年的少年們也出事失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