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過年鬧劇(1 / 3)

顧家這個年因為來了三位表親,所以氛圍比往年稍微熱鬧些。就連老太太一直念叨的嫡長孫顧彥雲也從金城關派人送了兩車年禮回來。按說本該和樂融融,至少維持表麵喜慶,卻發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插曲。

顧彥雲的年禮中,有箱特地為弟弟妹妹們準備的小玩意,都是他在金城關搜羅到的。這箱東西被顧長惜不聲不響地扣下,直接送到常樂院自己的內庫裏。府上的大小庫房一直是唐姨娘管著,事情自然也第一時間傳到她耳朵裏。正發愁要不要告訴老太太,顧長惜身邊的丫鬟就上門警告她別多事。顧彥雅聽聞此時,讓唐姨娘先別吭聲,記住那丫頭的容貌,然後去查她家裏人口,以防萬一。

果不其然,那箱子在常樂院內庫還未放幾天,外頭就傳開了。

老太太私下讓人把還在禁足的顧長惜帶到跟前,聽了一堆小家子氣話,見對方死活不打算交出來的陣仗,老太太隻當大孫女是想念哥哥了才這麼幹,畢竟顧長惜以前不是這麼眼皮子淺的,隻是被她和顧政慣得有些霸道。她有心幫遮掩,隻說是誤會,命魏嬤嬤明令警告府上下人,亂嚼舌根的都嚴懲。

本以為很快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偏偏有人不願意。也不知道是誰用了個損招,專往顧家族裏傳,以至於大年初三就有族老上門,說這幾天各家席麵都在笑話國公府大小姐昧下弟妹的年禮。族老們語氣並不客氣,像極了好不容易逮到一個國公府的把柄,終於有理由上國公府擺族親身份的樣子。

老太太過去瞧不上族裏的人,甚少往來,但她也不敢直接跟族老們叫板,尤其是德高望重的那幾位。眼見族老們都嚷嚷著顧長惜不要臉,他們顧家還是要臉的,甚至有人開始說之前悔婚的事。老太太見勢不妙,隻好把唐姨娘拉出來當墊背,當眾指責她沒有跟大小姐說明大少爺這箱東西的用途,也沒有及時造冊入庫才鬧了這事。

可族老們無動於衷,並不好糊弄,她又氣又憋屈。到了這個節骨眼上,顧長惜是不能再出有毀名聲的傳聞,否則還有什麼高門大戶願意娶。

老太太咬咬牙,決定坐實唐姨娘罪責,命人將已經臉色慘白的唐姨娘拖下去當眾杖責二十。幾位族老倒是饒有興致地留下來要觀刑。

手足無措的唐姨娘這才想起之前兒子的囑托,於是一邊哭著說冤枉,一邊給自己身邊的心腹嬤嬤使眼色。很快,一名小丫頭被唐姨娘的人強勢押了過來。這些日子顧長惜跟前已經陸陸續續換了幾批下人,而這些人也大多數是老太太跟前的魏嬤嬤所挑。所以祥寧院的人一眼就認出了這丫頭是顧長惜跟前伺候的。

唐姨娘的人在逮到這個丫頭時就暗示過她家裏有哪些人口,如果不老實交代,全家都要遭殃。所以當麵對質還算順利,那丫頭答得磕磕巴巴的,但總算是完整交代了來龍去脈……臘月二十七那日,顧長惜被老太太請到祥寧院用飯,聽總管稟報顧彥雲的年禮已經到外城,二十八肯定送到府上。於是花錢收買了負責跑腿傳話的胡嬤嬤,年禮進府時告訴她。

二十八那日,顧彥雲的親衛親自領著兩車年禮進府,結果送到庫房的半道上被顧長惜攔了下來,她從那親衛身上要到了禮單,得知哥哥送了一箱子好東西給弟妹,於是做主把箱子扣了下來,除此之外,幾塊上好的皮子也被搬去了常樂院。

魏嬤嬤讓人把那小丫頭拖出去,那小丫頭還在不停說都是顧長惜指使的,他們也隻是奉命行事。

老太太不敢去看幾位族老的臉色,隻好裝病厥過去。大過年的生病不吉利,幾位族老也不是真的要跟國公府水火不容。於是訕訕地關切了幾句,便打道回府了。

事情鬧到後麵,顧長惜吞掉的東西被魏嬤嬤去抬了出來,而唐姨娘還是被懲戒了,隻是沒挨板子,被魏嬤嬤隨便按了個不敬老夫人的罪名,丟去小佛堂禁足十日。唐姨娘已經做好了要被悄悄處死的心裏準備,也沒再吭聲。

這幾個月的事,讓她腦子愈發清明。一味的隱忍有時候就是在助紂為虐,而受害的最終會是她的兒子。她的彥雅那般才貌,絕不能有一個聲名狼藉的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