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纓離開宗家在族裏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勸他別想不開,回去跟吳令佐磕頭道歉,也有對宗家長年吸族人的血不滿的旁支暗地裏支持他,甚至有人給他送了幾百兩銀子,讓他做點小營生先把日子過起來。然而更多的是對他落井下石。尤其是不知隱情的年輕一輩,直接將他離開吳家定性為因犯了大錯才被除了嗣子身份趕出宗家。
這其中有沒有大房和四房顛倒黑白的手筆,吳纓沒去查,暫時也沒空關心,他忙得很。
薛有誌收到了吳纓專門為他準備的“金陵環城長跑賽施行書”,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完全理解上麵的內容。
簡單的說,兩河軒想在金陵城進行一場全民賽跑,前一百名都可以獲得獎勵,這個獎勵由官府和商家聯合提供,官府隻需要出一張獎狀即可。吳纓在施行書裏詳盡地繪製了賽跑路線,薛有誌算了下,全長有四十五裏。比賽當日道路兩側必須分派官差值守和監督,如果人手不足,可以尋一些自願者從旁協助。吳纓在這裏隱晦地表示如果有駐守在外城十裏地的金陵衛幫忙更好。
參與者、時間、路線、獎勵都說明清楚後,重點來了,也是薛有誌關注的,這件事對他有什麼好處。
紙張展開來是更大的路線圖,吳纓將兩旁的街鋪和宅地都清晰地標注清楚,又額外畫了一些區域,上麵是長跑賽當日可以進行商業活動的位置,從起始點到終點,而這整整四十五裏路線的臨時商業活動位置,都由官府運作。吳纓甚至預設了不同地段的場地費,薛有誌當然對這個定價有疑議,但也按照這個定價算了總數,收入高得令人吃驚。這筆錢都算進金陵府,那麼就是他的政績啊。
兩河軒……
他記得端午那日,龍舟賽賽段沿岸人家的牆壁上畫滿了長長的畫,如海市蜃樓,大大的“兩河軒”貫穿始終,被百姓們熱議不止。他回府衙後就命人去查了兩河軒的存檔,發現竟然是程馥和吳纓合開的商號。難怪了,程馥那個腦袋瓜確實能想出這種法子。而且端午那天,“滿上”竟然在碼頭擺攤,隻要買果釀花釀就送陽傘、扇子、粽子。程寒程馥兩兄妹本就生得好看又相像,那日小兄妹穿著相似的衣裳往攤位一站,瞬間就吸引了無數的目光。聽說不到半日,擺出去的酒就賣光了。還有善男信女想單獨買傘和扇子給心儀之人。
薛夫人和兩位薛小姐都得了贈送……
想到這裏薛有誌撓撓鼻子,對程馥的上道還是很欣慰的。
吳纓這份施行書的下方有一張邀貼,但是沒有定具體日期,大概是想給他足夠的時間理解,也視為對他的尊重。
此時程馥和吳纓兩個人正在程家新宅子看工匠翻新房舍,聽說隔壁就是吳纓家,程馥十分無語。“過兩年我回京,你難不成也要跟著去?”
吳纓理所當然地點頭,“京城的兩河軒也要張羅起來了。”
“我若是嫁人了呢?”
“我陪嫁。”
程馥無話可說,隻衝他豎了大拇指。
兩人這邊嘻嘻哈哈的,不知薛有誌因為那份“金陵環城長跑賽施行書”做了多少次商議和核算。當他們見到府衙官差時,知道這件事多半是成了。
薛有誌對臨時場地的收費比較猶豫,他覺得吳纓的定價高了,引起不必要的議論。至於其他方麵,隻是再三確認了一番,沒有太大的異議。
吳纓將自己這麼定價的緣由詳細給對方做了解釋,長跑賽乃金陵盛事,而且就辦一天,屆時會有來自金陵內外的百姓參加,人一多,要吃要喝要住宿,直接就促進了金陵各大商號進賬,也給普通小攤販們增加了收入。比賽當日,賽道兩側的臨時場地費用按照吳纓的角度,這並不算高。隻要商戶們懂得運作,他們是能賺回這個錢的。
程馥讓薛有誌不必擔心,隻要他這邊定下,其他事都有兩河軒來籌備,而他要做的就是將場地優先讓商號們選,剩下的才正式對外。這筆賬怎麼算薛有誌都不虧,因為商號們哪怕優先選了好位置,那也是要給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