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回金陵(1 / 2)

金陵風物館在宋、陳兩家的喧囂中正式揭開麵紗,沒有舞龍舞獅,也沒有放鞭炮,安安靜靜地在人來人往的鬧市邊上開業了。

除了展示金陵的風土人情外,還出售一些從金陵運過來的手工藝品,每個物件前都立著一塊製作精美的厚紙牌,上麵有簡單的圖案和描述,特別的可愛。

兩河軒開這個門市並不是為了掙錢,純粹是推廣江南物產,而小酒館把這裏租給兩河軒隻是簽了租契,象征性地一年收一百兩租金,可以說投入也不高。

“夫人您真有眼光,這扇子的扇麵確實是蘇繡。”事先調教好的小丫頭帶著兩名貴婦在館內參觀。

“我家繡娘也是蘇州來的,怎麼沒這手藝。”其中一名夫人拿著折扇愛不釋手。

小丫頭解釋道:“這是蘇州陸家繡娘的手藝。”

“陸家?若是他們家,那自然是比不了的……”兩人似乎是姐妹,對這些精致的小物件很感興趣的樣子。

“你們這扇子賣不賣?”

“您手上這把是不賣的,倒是有其他的二位要看看麼?”

於是三人有說有笑地朝二樓走去。

得,程馥從金陵帶來的風物一天時間就賣掉了大半,這還是每人隻許買一件的情況下。她納悶京裏的人這麼缺消費場景的嗎?但凡是個裝潢好點的,擺台精致一點的,東西質量有保障的,不管實用不實用都很快脫銷。還是說隻有她名下的產業有這種現象。

突然一道淒厲的哭聲打斷了她的思緒。

隻見人高馬大的男子對著一套皮具跪地痛哭,不停地磕頭,而他身邊一個三四歲左右的小女孩嚇得手足無措,站在旁邊揉著小手,癟著嘴問爹爹怎麼了。

“父親母親,兒子不孝啊,兒子錯了……”他哭得很傷心,在場的遊客都不禁動容。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夫人走過去把他扶了起來,“哎喲年輕人你可不能在這兒大聲。”人家剛開業你就這樣,晦氣。

那男子也意識到自己失態了,忙向旁邊一臉關切的陸青道歉,他知道對方是這裏的管事。

“實……實不相瞞,我是金陵人,這畫上的一家三口就是……”他說著說著又忍不住哭了。

老夫人訝異,“這是你父母和你麼?”

他哭著點頭。

程馥隨即望向那張畫,她記得是水門街一位大嬸要求畫工這麼畫的。說兒子上京多年一直沒有音訊,自己和丈夫腿腳都不好也沒法去尋他,做這些皮具一是掙點家用,二是沒準兒子能看到。

兩老在畫中傳達的意思是希望兒子好好活著,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可以給他們寫信,有空了就回金陵看看。

當時丁懿軒唏噓地訴說二老的經曆,程馥隻覺得他們可憐,卻不認為能實現夢想。畢竟京城實在太大了,人也太多了,而且這麼多年沒音訊,誰知道是不是已經不在京城,或者人已去世。

現在想想,是自己太悲觀了。

畫上是一家三口還年輕的時候,孩子握著一串糖葫蘆張嘴大笑,身後的男女一邊做活一邊看著孩子,臉上盡是滿足的笑容。而圖畫的下方有幾行小字,寫了一家三口的名字和地址,還有大叔大嬸對皮製品的理解。

這個剛才虧哭啼啼的男子,之所以杳無音信這麼多年,並不是因為不想回去,而是沒臉回。

九年前他帶著父母所有的積蓄來到京城讀書,但京城的富貴很快讓他迷失了,錢不但很快花光,還染上了惡習,最後書院也容不下他,最終不得不棄學謀生。如今在碼頭上做文書,娶了妻也生了女兒。隻是日子並沒有改善,至今仍租著房,妻子生了孩子後身體不好,也沒法做活掙貼補,一家三口都靠他做文書的那點微薄收入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