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有人長大了(2 / 3)

小賬先生們隻問一句:“現銀還是銀票?”

“銀票就好。”不記名通票也是一樣的。

這兩天大河劇場、蹴鞠賽、造紙坊、小茶館都放假,為了讓養殖場的大家也能湊湊熱鬧,程馥和吳纓一早就出了城,去頂嚴興生和幾位管事。當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回城,所以嚴興生提前一天就統計好大家想買的東西,收了他們的每人二兩的代金券。

“哎喲你們東家對你們真摳啊,二兩銀子如今在金陵城能買什麼。”布行女掌櫃打趣他們。

幾個小管事年紀不大,聽女掌櫃這麼說他們立馬想解釋,可又覺著在人家鋪子裏駁人家麵子不好,所幸嚴興生快速結了賬帶著他們去別的地方。

“不要為這種事爭辯,也不要告訴別人你們平時掙多少。”出到外頭嚴興生沉聲叮囑他們。

他們東家根本不在意別人怎麼議論,非但如此,逢年過節要發節禮和過節銀的時候都會再三強調財不外露,金陵城治安現在比以前好多了,但賊是永遠存在的,而且除了賊要防,愛借錢的親友也要避開些。

“我們曉得的。”自己知道東家多好就行了。

翁齊敏今天本來也想湊熱鬧的,但是程馥不讓,怕她磕著碰著,強行把人帶到了養殖場。翁齊敏姐弟頭一回來,看到那些數不清的雞鴨鵝兔牛羊豬很是興奮,早把城裏的熱鬧拋諸腦後。一會兒給羊喂草,一會兒趕小乳豬,比誰都忙。

留在金陵過節的溫放和郭勤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心情別提多複雜了。按往年,八月十四這天其實已經漸漸冷清了,老家在鄰縣或者城外的基本都已經回去。像今天這樣不停往城裏跑的,放整個大越都是稀罕事。

此時此刻他們才真正意識到,長跑賽於兩河軒來說的確可有可無,但習慣了兩河軒給金陵城培養起來的商業氛圍後,無理論是官府、商戶還是百姓都將越來越離不開他們。郭勤也漸漸有些理解為什麼明明都做到大管事了,陸青仍執意要離開郭家。

當然,理解歸理解,陸青於他於郭家來說就是背叛。

十四日的盛況還在被人津津樂道,中秋已經來了。程家上下今年都挺感動的,因為他們終於能吃上一回小酒館的月餅了。果然還是沾了翁齊敏姐弟的光。但又想到姐弟二人離開金陵後,下一年大家夥又吃不上了,眾人心裏都有些惆悵。

“我要是在那邊嫁人,我就不請你了。待我回京咱們再碰麵。”翁齊敏認真道。

“還回去做什麼?”程馥蹙眉。

翁齊敏裂開嘴笑得沒心沒肺,但心裏的苦澀隻有她自己知道,“你不回去,我就不回去。”

知道說服不了對方,程馥便沒再反對,她也確實沒有什麼立場。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口氣要爭。

跟金陵城百姓相比,羅參過了一個不大痛快的中秋,因為徐野和兩河軒都沒有答複。眼看馬上就要到長跑日了,上門找他做主的商戶越來越多,而溫放和郭勤現在根本無法約束那些瞎摻和的旁戚。

羅參確實擔心萬一今年長跑賽搞砸,傳出去自己的官聲將受影響。但要他介入更不可能,至於為什麼不願意官府力量把權利收回來,他有不可言說的理由。

主辦方搞砸,他能以被蒙蔽為借口免責,甚至調轉立場對付溫、郭兩家,沒準還能給上官一個剛正不阿的好印象。若是以官府的力量插手,順利解決問題,他第一年的考評自然能穩住,但萬一還是沒解決呢?那麼他就沒有退路了。

一整天羅參都沒好臉色,徐野自然知道對方在氣什麼,他裝作沒看見。

*****

兩河軒的人多有效率,金陵這些商戶們總算見識到了,不到三日,代金券大部分都兌了出去,秩序井然,幹脆利落,就是給人感覺特別的專業。尤其是那些個文書小哥,平日裏外人都以為他們就是仗著識字在兩河軒混高薪的,這幾天下來大家都不得不承認,兩河軒就沒有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