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1 / 3)

“好了,你也不用那麼嚴肅”,心姐看我一臉凝重,如臨大敵一般,語氣緩和了下來,輕鬆的說道,“又不是要你馬上去趕考進京,沒有功名就不能回家,或者必須就得諾貝爾獎——這都是經過日積月累的多年不懈努力才可能達到的成績,甚至是終身為之努力都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不過隻要全力奮鬥過了,哪怕‘粉身碎骨’,也可以在須臾的生命盡頭發出‘吾之生涯一片無悔’的帥氣宣言,而且,隻要真正的努力過了,就一定會有所成就,不枉費自己的人生了——不是嗎?”

“可是失敗了的話,不就沒意義了嗎……”我擔憂地問道——悲觀的自己,總會先想到這個,恐懼失敗……

實際上,仔細縱觀自己的人生(其實也就二十幾年),幾乎是與“成功”這兩個字是無緣的——除了托父母的福,來到這個世上以外:

八歲的時候因為生日太小(12月份),在學齡年被離家最近的小學拒絕,要求再等一年和比我小一歲的孩子們一起,母親一怒之下,花了不少錢,把我送到另一所相對遠一些的學校;小學的時候因為自己真的太傻,太愚蠢,學習一般長相肥胖不說,還經常做些費力不討好,招人記恨或者莫名其妙,被人當作傻子的事情:比如提醒留作業,向老師打小報告(明明連個小組長都每當上兩天)。

記得有一段時間我的新同桌——一個溫柔善良的雙胞胎妹妹,知道我就在他家不遠處的一個體育館學籃球(減肥為主),就經常在放學後,和姐姐與其他家人一起過來,在二樓看台的位置為我加油,替我大氣,不僅讓我投籃命中率大幅提高(自家人來看都沒那麼準過),還讓我在其他小夥伴麵前漲足了氣勢——看見那位女孩了嗎,那是我同桌,旁邊的是他的姐姐,我前桌的同桌!(實際我從來沒炫耀過,頂多互相招招手),後來就因為我的各種窒息操作,不斷的得罪了她們,本來就是普通同學,在我各種做死後,她們徹底對我失望、厭煩——這要是galgame,我早就badend,死於不明原因了吧……同桌和她的姐姐徹底遠離了我這個“棒槌”,在學校竄了座位,也沒在來體育館看望過我……

種種原因吧,以至於自己“當仁不讓”的被同學們嫌棄,甚至更可怕,被遺忘了——其實也不怪別人,要是我遇見了當時的自己,也會很想狠狠地抽“他”一頓,不過看在是“自己人”的份上,就饒了一命吧……

初中的時候,自己不知怎麼突然開了竅,不僅不在胡鬧搞事,還和班裏幾乎所有同學都建立了相當不錯的關係,更交了不少朋友,學習成績也上來了,各科老師也都十分喜歡、器重我,甚至還得到了僅次於三好學生的獎項(忘了叫啥了),無論是男生還是女孩,對我的印象都不錯,還經常帶著我一起,參加各種活動——甚至還在某一年的聯歡會上奉獻了唯一一次的現場演唱(雖然因為設備與氣氛的關係,唱的不怎麼樣)——想一想初中的自己幾乎是到現在以來我的人生巔峰了!然而剛剛登上頂點的我,就顯露出了自己性格的缺陷,開始盲目自大了起來:先是認為考試和作業太簡單,不認真應對,後來在作文練習的時候亂寫,最後居然還在中考前夕,跑到同學家玩……

結局是可想而知的,在人生的頂點還沒來得及歡呼,就自己摔了下去,一路滾到了低穀,不斷麵對失敗……黑暗的高中和渾噩的大學就沒必要再提了……

“可是你什麼也不做,不僅沒有意義,連活著的意思的沒有了。”孫姐語重心長地說道。

“可是……”

“好吧,我理解你的感受——當初我也是像你一樣很迷茫,害怕失敗,否定努力,雖然想做些什麼,卻又不敢行動,”孫姐輕聲安慰道,“其實就是想得太多,你不要考慮得太久,不要還沒開始就想著一定會失敗;就從基礎開始,從每一天的一點一滴開始,不求成績,不要急功近利,隻要每一天都能過得很充實,晚上睡覺的時候不會被空虛所淹沒就好。”

沒想到孫姐真的說出了我多年以來的顧慮與生活狀態:總想做些什麼,卻害怕失敗,再加上為人懶惰,導致每次信心滿滿的計劃後,第二天都稀裏糊塗一事無成的過去了,到了晚上,又因為躊躇滿誌卻毫無作為的空虛與痛苦攪得不得安心,睡不好覺,拿出手機,一玩玩到半夜,第二天又日上三竿才起床,衝著迷糊的自己無能狂怒,甚至還會傷害到其他人;結果身邊的許多人都慢慢前進著,將我拋棄在身後,讓我連找老同學老朋友相聚的勇氣都沒有,生怕被瞧不起,社交媒體也不上,電話也總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