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時宋朝積弱積貧,在兩國交鋒中節節敗退,一些中原武人審時度勢,良知未泯之輩,便與朝廷和民間義士保持距離,隻求明哲保身,更多的卻是貪戀蒙古國的懸賞封賜,群起而攻之,明槍暗箭的對玄劍宗門人大加撻伐。
玄劍宗腹背受敵,以寡敵眾,時日一久,便徒眾銳減,日漸式微。終於由磊落光明,轉為暗中行事,在江湖上的行跡漸漸稀少。據十一代宗主馬卿的武功集前人之大成,已臻出神入化之境。他為了打破困境,重振師門,孤身潛入元朝皇宮,意圖刺殺世祖忽必烈,卻被禁衛軍發現行蹤,緊急轉移世祖到九龍塔陣的密室之中,傾禦林軍之力撲殺攔截,又有護國法師謐眾摔十八紅僧拚命阻擊,才使得刺殺一事功敗垂成。
馬卿飲恨而退,就此絕跡於江湖。但他來去自如,大鬧禁宮,所向披靡,護國法師也被他的玄冰劍刺傷,三個月後撒手辭世。忽必烈震怒無比,處決了負責布防的十三名官員,繼而傳令下,全民共索。
但他之後卻又親赴國師謐眾的葬禮,垂淚吊唁,自然是親眼見到馬卿神勇無敵,心有餘悸。
此事轟動下,當真是舉世嘩然,聞者無不心神激蕩,嘖嘖稱羨。風頭之勁,無與倫比。而今幾十年過去,玄劍宗已然威名凋零,不聞音訊,但這樣的豐功偉績,難以勝數的光輝過往,卻是任哪一個江湖中人都銘記於心,誰也不敢有絲毫的覷。
這楊昆如既然自報家門,又將話得明白,元鋒肅然起敬,心生忌憚,不敢再有留難。
楊昆如點頭,抬腳欲走,腳掌的落點卻偏向右前方,微一使力,整個身體斜衝過來,彎刀倏然遞到胸前。來勢快極,猝不及防。
元鋒大吃一驚,忙要拔劍擋格,楊昆如右手的長劍已自下撩上。劍勢沉穩狠辣,果然大非尋常。
元鋒不敢攖其鋒銳,向後倒躍三步,還沒有站定,楊昆如長劍又至,斜揮掃脛,元鋒無奈,隻好再退三步。楊昆如的長劍如影隨形,瞬時間連出七劍,劍劍奪命,元鋒身為一幫之主,在地方上呼風喚雨,威風不可一世,遇到了這位玄劍宗弟子的利劍,卻連拔劍的餘暇也無,隻是狼狽後退,毫無招架之力。
兩人進退攻拒,隻有衣衫飄動,呼吸相聞,卻全無兵刃交集的聲響,楊昆如第八劍斜劈下來,元鋒銳氣已盡,雙腿酸軟,已沒有餘力倒縱退避,心中叫道:“我命休矣!”
就在這時,忽然聽到牆後有人揚聲叫道:“言大哥,弟嚴迅,這裏有難,你不要過來!”
聲音近在咫尺,突如其來,在靜夜中遠遠傳開。
楊昆如一怔,手下略慢,元鋒忙斜肩倒地,撲地前竄,從他胯下滾將出去,足尖點地,向前躍出丈餘,身在半空,便抽出雙劍。
元鋒的右劍平持胸前,斜眼看去,左肩上好長一道劍傷,怕是一直延伸到後心,頗感後怕,舉起左袖拭去額上冷汗,強笑道:“楊大俠,今日之事,弟隻當沒有發生,屬下身亡,也不會掛在心上,你隻管自去行事,咱們各不相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