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三省會攻(1 / 2)

議政王大臣會議上,多爾袞提出兩件事,都是他認為需要盡快去辦的事情。

清軍休整一年有餘,如今兵精糧足,確實也該活動一下筋骨了。

在通州校場上,滿洲貴族們見識過荷蘭饒火器,不過當多爾袞聲言,要挑選三個旗的八旗兵,裝備新式火器時,滿洲貴族們還是比較猶豫。

滿洲貴族將騎射和重步搏殺,視為滿饒驕傲,看不起明朝的火器,常常取笑明人不夠勇猛。

現在讓他們放棄騎射,去用他們曾經嘲笑和嗤之以鼻的火器,諸位王爺、旗主都是要臉的,實在不願意承認滿人騎射無用,這等於是否定了自己,那他們麵對漢人時,還有什麼優越之感?

議政王大臣會議上,眾多滿洲貴族商議許久,結果都不願意去裝備新式火器,最後議來議去,還是決定由原本就裝備大批火器的漢旗軍去裝備新式火器。

雖然滿清與荷蘭人達成協議,但是器械並非立刻就能造出來。

多爾袞遂即定下李永芳之子巴顏統領的漢軍正藍旗,先行裝備荷蘭人將交付的兩千杆燧發槍,三十門銅炮,等以後工部造成新式火器後,再逐一裝備漢旗軍。

漢軍正藍旗在此前的戰役中,幾乎被打得全軍覆滅,現在都是新補充的旗丁,正好用來充做實驗。

在定下裝備新式火器的事宜之後,接下來就是商議,奪回荊州的事宜,而對此滿洲貴族也並無異議。

隆武朝廷遷至長沙後,立時就打下湖廣重鎮荊州,這件事情令滿清無法容忍。

若是縱容明軍占據荊州,一是會助漲明軍的氣焰,二是會威脅武昌,使得清軍在湖廣轉入防守。

湖廣明軍既然得了荊州,占據全楚之中,必然會北圖襄陽,東謀武昌,這是滿清不能容忍的。

此前,清廷因為福建之敗,多鐸死於江南,而無心戀戰,現在時間過去一年多,八旗兵得到修整和補充,對綠營的控製也得到加強,兵馬已然經過整頓,完全可以一戰,恢複大清勇士的士氣。

多爾袞製定三省會攻之策,令鎮守四川的吳三桂,出軍五萬,順江而下,攻擊夷陵,自上遊威脅荊州之西,又令豪格領軍十萬,集兵襄陽,威脅荊州之北,再令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集結湖廣清軍十萬眾,威脅荊州之東,再加一道旨意,傳入江西,令勒柯渾分軍五萬,陳兵於湘鄂邊境的萍鄉縣威脅長沙。

三省圍剿,嚴格來是四省會攻湖南,多爾袞計劃動用兵力三十萬,來為滿清搬回一城。

清軍入關之初,有八旗兵十八萬,收複綠營兵近百萬。

幾年下來,連連征戰,清軍損失不,如今八旗兵補充之後,依舊未能滿員,隻有十六萬人,綠營兵也隻有六十餘萬,清軍兵力減少了許多。

不過清兵減少,主要是綠營兵少了,近些年來,滿洲損失很大,人口增長已經跟不上旗兵損耗,這使得清廷必須轉變策略,重用綠營兵。

可是綠營兵是什麼貨色,滿清心裏也很清楚,光是攻滅弘光朝廷,江北四鎮就快招降四五十萬人。

這些兵馬大多不堪用,因此多爾袞對綠營兵進行清理,裁撤老弱,招募青壯,得兵六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