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 浮世三橋(2 / 2)

向下一看,不過朦朧水氣。

燈光再遠,則是那長橋對岸,隻掃過一眼就已被震驚到無以複加!

還記得一月前,曾與老玄在三阿公老宅下發現了一口箱子,老玄破開華容道機關後,曾在其中得到三本書。

一本是編成冊的手稿。

另一本則是全然看不懂的奇怪語言。

最後一本則是天工開物秘書卷,在書的最後畫著一幅畫。

畫著一座翠瓦雲瀑、幽霓陳彩的地下玄樓,正殿回環七重,雁翅明廊,台閣淩空,四角翹首。

雖然隻看過一眼,不過卻一瞬間勾起了回憶,眼前這個場景與畫何止是相似,簡直是一模一樣!

唯一不同之處在於複殿重樓下,那原本應該緊閉的兩觀雉門,眼下卻是大開!

讓我細極思恐的,是三阿公怎會有那幅畫?在北京厄舍府時,雖然與老玄猜測過三阿公隱瞞了一些事,但萬萬沒想到他竟然和此處有關聯!

莫非他來過這個地方?

雖然知道這個問題永遠也沒有答案,因為三阿公已經死了,但仍然忍不住去猜、去想、去懷疑!

所有人都被或多或少都被震撼,休嶽卻是最先回過神來。

隻聽休嶽語不驚人死不休,嘖嘖歎道:“這他娘的竟是一座帝陵!”

馮世華聞言頓時兩眼放光,猛一拍大腿問道:“何以見得?”

休嶽望著那閣樓高處,頭也不回道:“金黃色是帝王家的威嚴,例如那龍袍上的寸寸緙絲,敬上的不是福壽山海的祝願?你看那樓上枋閣所刻的寶相蓮花紋,海水江崖紋,不都是古之帝王才有?”

“此外金黃色的染料向來都是皇家禦用,從原材料開采、研磨、製造工藝中,一直為皇室所壟斷,禦下臣子都沒資格沾染絲毫,更別提尋常人家。再有,能在地下深處建立這等工程,不非得有權有勢才行?”

經休嶽一提,不免豁然開朗。

銅礦下終究是有陵墓的!

那日休嶽相出九天玄光格局,我曾因那具沼澤裏的屍體有過一個推斷,即是這斷頭峰下會或是某某元代墓穴,理由便是那世代以大破元墓為己任的解元散官傳人。

不過遠觀那巍峨大樓,又與元朝建築風格大相徑庭。

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也是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因為是遊牧民族的原故,元朝統治者建築工程技術低落,故而依賴漢人工匠營造較多。

總體來說,元朝建築粗放不羈,在金朝盛用移柱減柱的基礎上,更大膽地減省木構架結構。

元朝木構多用元木作梁,因此外觀粗放,又因蒙古人好白,於是建築多用白色琉璃瓦。

但這一時期中國經濟、文化發展緩慢,建築業處於凋敝狀態,大部分建築簡單粗糙,要想建成這樣一座樓,是極有難度的。

馮世華問休嶽:“我聽說那皇陵中陪葬品不計其數,可是真的?”

休嶽聞言終於自那閣樓上移回目光,打趣道:“怎麼著?馮金主這是見錢眼開,連媳婦兒也不找了?”

馮世華聞言一臉正氣道:“放屁,我馮世華是這種人?隻是聽聞古之陵墓中機關重重,讓人防不勝防,這才沒有衝動行事,在我眼中,甭說是一座帝陵,便是這千百座金山加在起來,也是不及我家萱靈絲毫重要!”

馮世華義憤填膺,又問:“我馮世華不是為了為小女治病,奔著尋藥而來,犯得著以身設險?”

休嶽似笑非笑,不作回答。

隻是率先踏上中間的橋梁,與眾人說道:“此橋名為浮世三橋,分別對應仙、人、鬼三界,三界生靈各行其道,人走人道,鬼行鬼途,這才有了人鬼殊途之語,至於高高在上的神靈,還未曾見過,古之寓意在此,信與不信全看各位心意。”

休嶽說完,早與岐月湫行橋過半,於是馮叔三人也相繼跟上,最後才是我與婉晴。

隻看那馮世華雖然走在人間橋上,一雙眼睛卻盯著旁邊的仙橋,哈喇子都差點流了出來,那模樣似乎恨不得搬回家去。

隻看那姓馮的走到一半,突然屁顛屁顛跑回去,嘴裏念叨著:“我老馮思來想去不得勁兒,但凡求個寓意也是好的,雖然生而為人,但能走一趟神仙橋也是人生一大壯舉,好體會那天上仙人是何種感受!”

隻看姓馮的走在一塵不染的玉橋上,好一個怡然自得,仙氣飄飄。

隻是驀然大地震動,玉橋瞬間崩碎!

60956/53725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