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中亞謀略!(1 / 2)

“哈哈,親王殿下想的周到!”心情大好的克裏斯點頭說道,“直道就由我國承擔建設,貴國隻要派遣人員跟材料即可”富得流油的波斯王子一開口就免去華夏帝國的費用,隻要提供材料就可以了。

談判結束,雙方簽訂了盟約之後,楚天宇立刻趕到皇宮,拉著楚天淩去國政院,提交了一份關於“對波斯關係的若幹建議”草案,得知盟約內容的國政院元老們立刻表決通過了,很快,這份盟約就得到的雙方的認可。

簽訂了盟約之後,楚天宇立刻著手組建一支軍隊更商隊,前往波斯帝國接受金礦跟買下來的那塊飛地,這樣一來,華夏帝國就在中東地區有一個中轉站,這樣為華夏帝國日後進軍歐羅巴打下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基礎。

而且,隨著水泥直道的開通,帝國跟中東的聯係會越來越強,富強的華夏帝國隨著文化的輸出,將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廣,透過中東,就可以碰觸到現在還是教皇時代的歐洲。

兩個月後,經過改良版的裝備通過商隊從蔥嶺關出發,同行的,還有一隻人數大約為一千人的軍隊,這些軍隊大部分都是以情報人員,工兵,外交人員以及地質勘探人員,他們是奉命接收飛地以及建設這塊飛地,為帝國日後的進駐打好基礎。

半年之後,從波斯傳來情報,飛地已經接受並開始動工建設,金礦也已經到手,第一批開采出來的金子,將不日達到帝國,同時帶來了波斯帝國軍隊在華夏參謀的訓練以及智慧下,打贏了一場可以讓波斯繼續苟延殘喘的關鍵性戰役“大馬士革戰役”

這次戰役,波斯帝國以十萬軍隊擊垮了由阿拉伯哈裏發率領的東征大軍十五萬,同時,除了收複了所有的國土之外,還占領了阿拉伯帝國東部,也就是後世的敘利亞一代,這讓波斯帝國更加依賴華夏帝國了。

雖然阿拉伯帝國經此一役停止了東征的腳步,但因為波斯帝國的猶豫,從而喪失了擴大戰果的最忌機會,自此,波斯帝國跟阿拉伯帝國雙方對持在敘利亞一代,不得動彈。

就在華夏帝國高層都以為中東局勢就此穩定的的時候,波斯帝國北方的突厥開始蠢蠢欲動,在高加索地區一帶,集結大量的兵力,似乎有一舉南下的地步。

剛開始突厥沒有動作,是因為經過蔥嶺關戰鬥之後,元氣一直沒有回複,經過數十年的休整,加上阿拉伯帝國的鼓動,準備配合阿拉伯帝國,給波斯帝國來個兩麵夾擊,以一舉擊潰波斯帝國,瓜分掉波斯帝國之後,再進行東征,意圖染指華夏。

經過詳細的分析跟辯論之後,所有的華夏高層認為這個時候有必要出兵波斯,以幫助波斯抵擋這次危機。

很快,由炎龍閣,內閣,皇室共同提交的草案遞到國政院,在三方壓力下,國政院以絕對的優勢通過這份提案。

這份提案的主要內容是由華夏退役或者現役軍人以誌願的形式組成一支北伐誌願軍,出兵中東,而不是由炎龍閣直接下令,當然,這隻軍隊的指揮權依然還是在華夏帝國的手裏,不過跟以往不同的是,軍餉跟補給由波斯帝國提供,華夏隻提供士兵跟自身的裝備。

這個提議送到波斯之後,繼續強力支援的波斯顯然答應,同時,第一批物資跟錢財通過直道,很虧運抵蔥嶺關。

不得不說,富得流油的波斯在這個時候確實是熱鍋上的螞蟻,繼續支援,從錢財上就看得出來,每個士兵出發前,一人一萬銀元,如若是負傷或者是死亡,撫恤至少也是十萬,而且每個月的餉銀至少也是一萬。

弱弱在那裏呆個一年兩年,到時候回來,可就真的是衣錦還鄉了,當然,是在或者回來的情況下,到時候,軍功不說,光錢財的話,就不得了了。

波斯帝國資金的到位,讓原本有些忐忑的華夏誌願軍安定了下來,他們要去的雖然是波斯,但那裏有一塊已經經營了半年之久的飛地,故而,在軍心放年,並沒有多大的波動。

拿了錢,就要替人家辦事,集結了兩個月之久的兩萬誌願軍誓師出發,途徑西域以及當年的貴霜帝國現在的月氏人的領土,在水泥直道上行軍了半年的誌願軍彙總抵達了波斯境內。

而在此時,抵達了波斯之後的誌願軍得知突厥十萬騎兵開始南下,直撲波斯重鎮大馬士革,早就得知突厥會大舉南下的波斯也有些無可奈何,因為他的主力,正在南方防衛阿拉伯帝國,倉促組建的軍隊,又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抵擋突厥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