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魯隱公如棠觀漁,宋殤公錯失強援(1 / 2)

魯隱公繼位雖然已滿五年,但是國家權力一直被叔父們把持著,他不過是權臣手中的一個傀儡罷了。有一陣子,隱公幾乎患上了狂躁症,他一刻也不想繼續留在宮中,隻想避開那幾位專橫跋扈的權臣。後來他聽棠地將要舉行盛大的捕魚儀式,於是準備到那裏去散散心。

但是他的另一個叔叔公子彄(臧僖伯)又趕過來煩擾他了,這位叔父是唯一關心魯隱公的人,魯隱公對他就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但是這位叔父哪裏都好,就是太能嘮叨。

公子彄:“如果某種事物不能用於祭祀和戰爭,不能做成禮器和兵器,君主就不會去關注它。君主要為國人做出表率,如果行事不合禮製法度就會導致亂政;如果經常出現亂政之事,國家就會敗亡。

“所以周禮規定春蒐、夏苗、秋獮、冬狩,都要在農事間歇之時進行,並用來講習武事;軍隊每三年要進行大規模演習,取得勝利要振旅(相當於舉行凱旋儀式),入城還要犒勞軍士,統計戰俘和鹵貨物。君主通過講習武事向國人昭示車服旌旗,以便達到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之目的。

“如果鳥獸的胴體不能用於祭祀,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能用於製作器物,則君主就不會獵殺它們——這是古製。至於樵采、捕魚之事都由低等官吏負責,不是君侯應當考慮的事情。”

隱公:“寡人隻是要巡視國土而已,並不是刻意要去觀漁。”他還邀請公子彄一同前往,公子彄重重吐了一口氣,道:“臣不能做自己反對的事情。”

冬十二月二十九日,魯隱公還在棠地觀看捕魚,公子彄則在曲阜去世了。隱公收到噩耗不禁頓足捶胸,表現得比父親去世時還要悲痛。他:“叔父有憾於寡人,至死不能釋懷,寡人不敢忘記!”隨即下令把他葬禮規格提升了一個等級。

魯惠公去世之後,王室做了件相當令人費解的事情。原來根據周禮規定:子去世七個月後下葬,下諸侯都要前來吊喪;諸侯去世五個月下葬,同盟國君主前來吊喪;大夫去世三個月下葬,同僚吊喪;士一個月下葬,姻親吊喪。

但是王朝使者前來送魯惠公的隨葬品之時,惠公已經去世一年多並且早已下葬,這些器物雖然送得晚些,但是也好過沒有。更離譜的是,使者們順便把惠公夫人的陪葬品也帶來了,而惠公夫人當時還在好好地活在世上啊!

魯國人認為這個行動是對惠夫人的惡毒詛咒,是對公室的侮辱和汙蔑;結果魯國與東周在那段時間裏鬧得相當不愉快。

周平王駕崩時(隱公三年),魯國人餘怒未消,故意不派使團去參加葬禮。但是魯人卻沒想到,王室大夫竟然又腆著臉跑來索取陪葬品。這個氣又無能的舉動也受到了魯人的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