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鄭莊公伐陳(1 / 2)

鄭莊公趁魯、宋兩國關係發生裂痕之機再次向魯國人示好。魯隱公六年(B717)春,鄭莊公向魯國派出一個使團,使者帶去了鄭伯寫給魯侯的親筆信。魯莊公特地在閟宮(薑嫄廟)接見了鄭使。會談的氣氛十分融洽,雙方都表達了願意結為盟友的意願,並約定了兩國君主見麵的時間和地點。

其實魯國也有求於鄭國。由於鄭國與齊國的關係十分親密,魯隱公請求鄭莊公從中斡旋,以化解齊、魯兩國相互敵視的現狀。

鄭莊公既喜歡落井下石(對宋國),也希望成人之美,他隨即向齊國派出使者,向齊僖公轉達了魯隱公的願望。齊僖公是個“剛之不吐、柔之不茹(吃軟不吃硬)”的人,他既敢於與強敵血戰到底,也願意與交戰方化敵為友(但是紀國除外)。

齊國人這些年受夠了魯、紀和北狄的鉗製,齊僖公雖然並不懼怕三國聯盟,但是他也不願意單純為了敵視而敵視,單純為了開戰而開戰。他也希望能與魯國恢複良好的雙邊關係,以騰收手來收拾紀國。

夏五月,鄭莊公、魯隱公和齊僖公在艾地進行了曆史性的會麵;齊魯兩國發表了聯合聲明,宣布兩國關係正常化。

鄭國與魯國言歸於好之後,鄭莊公便把目光轉向了南方的陳國。陳人姓媯姓,是帝舜的後代。當年商朝大夫媯滿由於受到紂王的迫害而逃往鎬京,之後在周武王手下擔任陶正(掌管全國陶瓷業)。

西周克商後,周武王為了向下人昭示對華夏先聖的崇敬之心,使下人不要忘記先聖的功業和美德,他便尋找五帝之後並加以冊封,於是封媯滿於陳,以延續對帝舜的祭祀。

陳國定都今河南淮陽,土地包括了河南南部和安徽北部的部分地區,國家繁榮而富庶。陳國位於楚、蔡到宋、魯、齊的行進路線上;國家的西北是鄭國,東北是宋國,西南是蔡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陳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都是個默默無聞的國家,它既沒有姬姓國家高貴的血統,也沒有取得與王室聯姻的殊榮。人們對陳國印象,僅停留在古老神秘的巫術和傳中奔放火辣的豔舞上。、

《詩經?陳鳳》中收錄了一首《宛丘》,至於從詩中能品出什麼味道,讀者們自己品味吧。詩曰:“子之湯(蕩)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當陳桓公把她的掌上明珠嫁給周桓王之後,他便一夜之間升為王室新寵,也成了諸侯爭相結交的對象。鄭莊公自然也不能免俗,但是當他提出希望與陳國建交時,公子突卻跳出來反對。

公子突:“陳國兩次參與伐鄭行動,不能不對其進行報複,否則一定會被陳國人鄙視,被諸侯們恥笑。況且同朝為臣,陳侯也不能依仗國丈的身份為胡作非為。君父是王朝卿士,又是子的堂祖父,論輩分,陳侯還得叫君父一聲‘叔父’呢!教訓輩也是長輩分內的事!”

鄭莊公專頭問太子忽:“忽啊,你什麼意見?”

太子:“每個國家都有選擇自己盟友和敵人的權力。陳國與宋、衛不同,宋、衛由於不同的由頭進攻鄭國,而陳國隻是礙於麵子才被扯進來的。陳國本就無害,陳侯又正得寵,討伐陳國將會給我們製造大量的敵人。鄭國的敵人是宋和衛,不要再把陳國推到敵人那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