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鄭、宋決戰 一(1 / 2)

由於齊僖公的努力和諸侯們的配合,中原地區暫時出現了難得的和平局麵。但是戰爭與發展(吞並)是春秋時代的主旋律,結果就在魯隱公九年(B714)爆發了一場中原大戰。戰火從宋國點燃,而且越燒越旺,戰爭持續了三個年頭。鄭、宋、齊、魯、衛、蔡、戴、郕、許等大諸侯全部卷入戰征;三個國家的首都被攻陷、兩個國家被滅亡,宋國受到了極大削弱;戰爭最後以鄭國軍事集團的完勝而告終。

戰爭還是由那位口無遮攔的宋殤公引起的。

原來周桓王非常喜歡占便宜,他感覺缺什麼了就派人到大臣諸侯那裏去劃拉一圈。由於宋人在援周的行動中表現得極其無禮,周桓王想要好好教訓一下那幫“殷商餘孽”。但是大夫們普遍反對他的提議,周公:“能伐宋的隻有鄭國,王剛剛羞辱了鄭伯,哪裏還能立即對他下命令呢?臣以為不如再給宋國一個機會,宋人如果能夠改過,就不必興師動眾了;如果不改,再對宋國用兵也不遲。”

周桓王:“那就看宋國人的表現吧!”然後他就派使者到宋國去要些動物的皮毛。宋殤公心中譏笑周子的貪婪,他沒有給使者好臉色,並打算借機羞辱一下周桓王。

宋殤公於是把一些長滿蘑菇的貨底子甩給使者。不僅如此,宋殤公還在私下裏,周子就像一個幡兒,趕上出殯時才拿出來打打,完事兒就扔在道邊任人踩;這麼個裏氣“幡王”哪裏值得諸侯尊重?

周桓王大怒,立即命令宋殤公到京師來麵君伏罪。宋殤公平時都是一副趾高氣昂、什麼都不在乎的神氣,但是到了大禍臨頭之時就害怕得不得了;他不停地問大夫們,自己去與不去哪樣會死得更慘。

孔父嘉:“您不如先派使者到王城請罪,同時大力賄賂王室權臣。有公卿從中斡旋,子就不會降罪了。然後您再去朝見子,則可化解此事。”

但是無論他怎樣勸諫,宋殤公那頑固的腦袋就是不肯點一下。孔父嘉走出朝門歎了一口氣:“宋國前朝的大夫們們是多麼幸運啊!”

由於宋殤公拒不表態,周桓王便命令鄭莊公率師討伐宋國。

對於一切有損於宋國的事情,鄭莊公都非常願意去做,即便鄭國從中撈不到任何好處也沒關係。

鄭莊公在和大夫們在製定作戰計劃時認為:應當盡可能把戰事拖得久一些,因為這次開戰的機會十分難得,必須盡最大可能削弱宋國的實力。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鄭國人決先從規模挑釁開始,把宋國人的怒火撩撥起來,使宋國人心甘情願地擴大戰爭規模。

因此鄭莊公最初沒有向諸侯們傳達王命,他隻是集合了一個軍去討伐宋國;他還把一個話特別陰損的使者派到宋國去,指責宋殤公的不恭行徑,以盡量激起他的憤怒情緒。

宋殤公本來已經準備向鄭國人求和了,但是他見敵人數量不多,使者話又十分刺耳,結果他的自信心和壞脾氣便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邊。

宋殤公派使者對鄭國人,那些關於周子的風涼話兒並不是他編的,他的所有話都是從鄭人那聽來的,而且每個諸侯國都在傳;鄭國人對王室幹的壞事多了去了,鄭國公室上下集體自殺謝罪還差不多,哪裏還有資格討伐別人?鄭國倒是應當受到懲罰的!如果鄭人偏要裝出一副正義的模樣準備開戰,那麼就讓商湯的後裔好好教訓教訓鄭國人,就讓勝負來決定正義站在哪一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