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莊公十九年(BC675)春,巴師再次進攻郢都,黃國人也從東北方向威脅楚國。楚文王決定不許一個巴國人活著逃回去,他親率大軍出城迎敵。巴師麵對來勢洶洶的楚師不敢正麵迎戰,而是掉頭向西逃去。
彭仲爽認為巴人的行為是典型的誘敵之計,於是請求退回郢都。但是楚文王不能壓製自己的怒氣,執意要將敵人趕盡殺絕。彭仲爽便請求分給他一支軍隊來執行支援任務,以防楚軍主力陷入敵人包圍圈時沒有援軍。
楚文王揶揄彭仲爽,說他就是一匹狡猾的老馬,危急關頭總是想先保住自己的老命。楚文王雖然嘴上這樣說,但還是批準了他的請求。
楚軍主力全力追擊敵人。軍隊行軍速度過快造成序列不整,隊形散亂;車兵把步兵遠遠甩在後麵,士兵們找不到自己的軍官和隊列,隻是盲目地跟著身邊的人跑。但是彭仲爽的隊伍則在保證秩序的前提下兼顧速度,不急不緩地在主力的側後方行軍。
楚文王眼見敵人亂哄哄地逃過漳水,也下達了搶渡的命令。漳水東岸是一個叫做津的渡口。就在楚軍毫無秩序地渡過一半時,埋伏在漳水西岸的敵人突然發起進攻,楚軍頓時陷入極大的混亂和危險中。
由於楚文王和高級貴族們衝在最前麵,他們就最先受到了進攻;後麵的軍隊拚命趕過來搶救自己的君主和長官。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對攻戰,但是楚軍所處的情況幾乎不能發揮出他們的戰鬥力。
就在楚軍麵臨全軍覆沒危險之際,彭仲爽率領著生力軍從敵軍背後殺過來了。這支軍隊是在主力南側的下遊地帶渡河的,他們登陸的地點位於敵軍伏擊圈以外。巴師一心一意屠殺麵前的敵人,卻沒有防備後麵的敵人。生力軍救主心切,所以衝殺特別凶猛,很快就把敵人的包圍圈撕開一個大口子。而被包圍的楚軍一旦緩過氣來,便立即開始組織反擊。
由於楚軍在戰鬥力和人數上處於優勢,巴師不敢再將進攻繼續下去,他們組成堅實的防禦陣型抵抗對方的衝擊。楚人也不再戀戰,轉身撤回漳水東岸了。這場戰事雙方都損失慘重,戰士、戰馬的屍體和戰車的碎片把整個漳水都堵塞住了;統帥們的身上傷痕累累,連楚文王的腿上也中了一箭。
巴師撤軍後,楚文王率領軍隊回國,軍隊在到達郢都城門外時天已經黑了。軍吏大聲叫著鬻拳的名字,要他立即打開城門;所有人都希望盡快回到家裏好好休息。
鬻拳被幾個士兵抬上城牆,他伏在牆上高聲詢問戰況,楚文王回答說戰敗了。鬻拳說:“大軍出征前您在太廟中可是發過重誓:‘不戰勝敵人,堅決不返回楚國。’那麼請問您不去實現諾言,反而帶著戰敗的軍隊溜回都城。您回來想要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