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晉國開拓史 七(1 / 2)

下軍出征前,獻公本打算把晉戎騎兵的一半交給申生,但是申生考慮到上軍可能要麵對更強大的敵人,於是謝絕了父親的好意,他最後隻帶走了兩個百人隊。因此兵力不足成為下軍將領們最感頭痛的問題;但是下軍占領楊城後便取得了大戎的軍隊,這個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大戎撤退後,霍軍沒有對狐廚發動進攻,而是匆匆繞過城邑繼續行進;狐廚人對霍軍進行追擊,但是對方也不戀戰。由於兵力不足,狐廚人無法拖住敵軍的行動,隻能目送霍軍揚長而去。

得知霍軍已經南下,申生很是焦慮,他立即命令狐酙(狐突之弟)率領大戎的全部騎兵全力追擊霍軍,他又在狐廚布置了兩千大戎步兵,以增加城邑的防守力量。申生布置完上述工作,就率領下軍與輔助部隊向霍國進發了。

霍國的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霍叔處。霍叔當年因為參與“三監之亂”而被周公剝奪了爵位並遭到流放,但霍國的名號總算保留下來了。周公又下令把霍國由舊商的京畿之內遷到現在的戎狄混雜之地。霍國地勢險要,城高而堅固。霍人和蠻族打了三百多年交道,戰爭經驗豐富且戰鬥力強大,是極難對付的敵人。

晉下軍在霍國南郊紮下營寨,申生和副帥裏克繞著霍城查看地形。回到軍營後,兩人都感到十分頭疼:霍城建在一處高地之上,被兩道寬而深壕溝保護著;壕溝兩端與汾水相連,底部插滿尖樁。水可以從東北角引進來,再從東南角流回汾水,但是霍人關閉了入口和出口的閘門,所以壕溝裏並沒有水。

進口和出口之間是一條很高的堤壩,堤壩上部滿了守軍,可以抵禦來自河上的進攻。這兩道防線之間分布著多個小而堅固的堡壘,堡壘是一座座麵積不大的夯土高台,高台上搭有棚屋,裏麵可以容納十幾名士兵。在這種防禦體係下,敵軍是無法進行突襲的。

另一麵,霍人當看到晉軍時也顯得相當震驚,因為霍人根本不知道晉國擴軍,以為所有的晉軍都在圍攻耿國。“如果晉軍都在這裏,那麼耿國被圍到底是怎麼回事?會不會是假情報?而且一向與晉國為敵的大戎也加入了聯軍,晉國人到底在耍什麼鬼把戲?”他們這樣想著,百思不得其解。

晉軍紮營後便開始在壕溝外構建工事,人們圍著壕溝堆了一道牆,同時建起幾座了望塔。霍國人在此期間錯過了一次難得的戰機,因為他們可以趁晉國人立足未穩的時候發動攻擊;由於他們實在摸不清聯軍的底細,便隻是眼睜睜地看著敵人把工事修完,而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申生和將領們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後,製定了攻城計劃。

晉人首先從壕溝與汾水北麵的鏈接處作為突破口。他們計劃摧毀那裏的防禦工事,然後把汾水引進外壕,這樣軍隊就可以乘著木筏過去了,霍人的高台堡壘雖然堅固,但是體積太小,估計每座高台用三個移動堞雉、一個時辰就可以挖塌。如果造上幾十個,第一道防線兩三天就可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