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赤狄進入沫都,衛國滅亡,這座有著近六百年曆史的古城被正式廢棄。但是誰能想到,衛文公複國後,衛國竟能成為最後一個被大秦滅亡的諸侯呢。
公室成員混在難民之中匆匆趕到河邊,人們此時已經能夠望見對岸宋軍的戰旗和營地。此時赤狄的先頭部隊距離逃難者已經不足三十裏,寧莊子征集了一支敢死隊,準備做最後的抵抗;而對岸的援軍則派出船隻來接應衛人。
赤狄的先鋒疾馳而來,但是遭到了衛人的伏擊。敵人損失了一些人,隻好掉頭逃跑。敵人逃出包圍圈,指揮官登高一望,發現左側廣大的土地上一覽無餘,一個敵人也沒有。他立即帥軍繞到左側,兜了一個小圈直接攻入難民隊伍。。
這次進攻造成了極大的恐慌,人們爭先恐後想要擠到船上,很多船都被扒翻,船上的人便栽進河裏,會水的和不會水的、勇敢的和怯懦的人全都攪在一起淹死了。還有大批的人自殺似的衝進河裏,這些人的魂魄已經被勾走,他們為了逃避赤狄的鐵蹄,最終卻淹死或凍死在河裏。
宋人看到這種亂象,急忙駕駛船隻逃離這片人間地獄一般的水麵。救援者的離開使得衛人徹底絕望,但是此時寧莊子帶著敢死隊氣喘籲籲地趕回來了。已經瘋狂的衛國人再次給赤狄以不小的殺傷;此時太陽已經落山,赤狄害怕遭到更大規模的反擊,於是調轉馬頭撤退了。
殘餘的衛人趁著夜幕渡過黃河,宋桓公親自在南岸迎接亡國之人。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赤狄大部隊開到岸邊;來不及渡河的衛人要麼沿河逃走,要麼被殺或被俘。
此時天上下起冷冷的冬雨。上天垂淚,河水嗚咽;相比之下,人類的悲聲反而算不得什麼了。
兩軍隔河對峙了數天,雙方都沒有主動出擊的意思。齊師很快也趕到了,齊師後至不是因為他們惰怠,而是因為宋師的行動太快了。赤狄對齊國人還是相當忌憚的,他們不敢做出挑釁行為,又怕齊國人主動發起進攻,所以主動撤軍了。
石祁子對幸存者進行了統計:活著到達南岸的衛國人最終隻剩下七百三十人!如果把全部男女老幼組成一支軍隊,一個千夫長就可以統領全軍了!這個數字使所有的人都為之動容。好在衛國在河南還有些城邑,加在一起還有十幾萬人。
衛人在曹邑立昭伯的兒子為君,此人是為衛戴公。
衛宣公殺太子立庶之後,公室大夫和國人一直對統治者不服。太子汲有兩個同母兄弟,一是黔牟,二是昭伯。衛宣公死後,大夫們由於憎恨衛惠公和思念太子,這才製造了驅逐衛惠公改立黔牟的事件。
後來衛惠公在齊襄公衛的鼎力幫助下複位,並且一直穩穩地坐到死。懿公繼承君位後,衛國局勢一直處於動蕩之中,昭伯的兒子們便逃到齊國去了。隨著衛懿公戰死,衛國人終於擺脫了衛惠公一支的統治。大夫們希望在昭伯的後代中尋找君主,於是廢了衛懿公的太子開方,改立衛戴公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