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後,轅濤塗在去世前向兒子透露了他和鄭文公之間的秘密。
原來轅濤塗從製邑回來後就開始醞釀除掉申侯的計劃。鄭文公希望從轅濤塗那裏得到一些秘密情報,而轅濤塗則希望對方除掉申侯。基於各自的需求,雙方達成一個不可告人的交易{後來鄭文公變得比轅濤塗還要憎恨申侯,但是為了得到陳國的情報,他寧願放任申侯繼續幹他的壞事}。申侯死後,轅濤塗立即切斷了與鄭國的聯係,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鄭國取得齊國的諒解後,華夏人又開始擔心鄭國的安全問題;如果鄭文公兩年前不是愚蠢到主動向楚國人投懷送抱,事態本來不會發展到特別嚴重的程度。
在另一麵,楚成王覺得鄭文公就是在玩弄楚國、調戲自己,他連續幾天沒日沒夜地咒罵鄭文公,威脅說要將鄭國從東周的版圖上抹下去。
齊桓公充滿了憂慮:事態在一步步升級,當所有的間接手段用盡之後,就隻剩下齊、楚兩國直接對撞了。齊國人現在要做的,就是盡量用政治手段來維持現在的局麵,不能把國家拖進對楚戰爭的泥潭。
七月的時候,齊桓公、魯僖公、宋桓公、陳太子款及鄭太子華在寧母{今山東魚台附近}會麵,討論如何保護鄭國安全的問題。管仲提出,武力隻是解決問題的最後手段,使諸侯能夠心甘情願地親附齊國,必須采用德服的手段。
休會時太子華單獨求見齊桓公,得到準許後,太子華就借管仲的話題發揮。他先講了一些冠冕堂皇的恭維話,然後說道,鄭伯並非自願地投靠楚國,而是受到孔氏、泄氏和子人氏的威逼利誘。如果他能借助齊桓公的力量除掉這三個氏族,鄭伯一定會甘心依附齊國;他將作為內應,使鄭文公不再生出二心。
鄭國的三大氏族並非如太子華描述的那樣,太子華不過是希望借助齊國人的手清除異己罷了;齊桓公並非不清楚事實真相,但是他還是希望鄭國能亂一些。
齊桓公說,他很讚賞鄭伯和太子對齊國的忠誠,他也希望鄭國能夠消除一切不穩定因素;但是事關重大,他需要一些時間進行考慮。說完他就請太子華回去等消息。
齊桓公隨後把管仲召來,把剛才與太子華的對話複述給他聽。管仲連連搖頭說:“君用禮信召集諸侯,卻以奸邪終會;天下哪有比這還荒謬的事?兒子不得違背父親的命令謂之‘禮’,恭敬地遵守和完成父命謂之‘信’。子華違背了以上兩條,是鄭國最為奸邪之人。”
齊桓公說:“諸侯多次討伐鄭國都沒有成效,現在鄭國內部出現亂象,寡人借此機會削弱它,難道還有什麼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