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城邑的接收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但是入冬之時,原城人卻發動叛亂,宣布脫離晉國的統治。
狐偃說:“國人還不知道什麼叫信用,軍侯不妨通過本次行動向國人展示信用。”晉軍穿過太行山,包圍了原城,卻對原圍而不攻,並且宣稱隻圍困三日。三日後,原城仍然不降,晉文公隨即下令撤軍。這時城裏的間諜趁機潛出,說敵人馬上就要投降了;軍官們十分興奮,紛紛建議再等待幾日。
但是文公說:“信用,是國家之寶,是取得民心和諸侯的根本;取得一個城邑卻喪失信用,如何得到民心和諸侯?晉國喪失的豈不是比得到的更多?”
晉軍後撤一舍之地,原城的官員們說:“晉侯的確有信用,但是他也不會放棄原城。晉侯這次給了我們機會,下次就不會這麼客氣了。所以為了我們和市民的利益,還是向晉侯投降吧!”
原城人終於打開城門出降。晉文公把原住民遷到冀城,又把晉人遷過來。晉文公向寺人披征求原大夫的人選,寺人披說:“臣聽說君侯當年在去齊國的路上,趙衰與隊伍走散,他討來一壺稀飯,雖然饑餓難耐卻始終沒有喝下去一口。”
晉文公隨即任命趙衰為原大夫,命郤溱為溫大夫。
在本年秋天、應秦穆公的請求,晉國分兵(晉軍主力還在中原)幫助秦國攻陷了鄀國。
鄀國是秦、楚交界處的一個小國,位於今河南淅川縣西南,都城為商密。鄀國本是楚國的屬國,把守者秦楚之間的交通要道,不過總有些南方山戎越過鄀國騷擾秦國邊邑。
秦穆公派使者譴責鄀國人。但是鄀君當然不肯為了秦國的安全招惹凶神惡煞的山戎。他說,山戎散於崇山峻嶺之間,不需要寡人的許可就能騷擾大國,寡人有心,但沒有力量,所以還請大國自己加強防衛。
秦使說,既然君侯不能擔當責任,寡君隻好用自己的方式保衛國家了。鄀君說,如秦伯所願,寡人拭目以待。
使者回國複命,秦穆公說,鄀君既然要隨寡人所願,寡人也就不客氣了。
秦穆公向晉國人求援(與其說求援,不如說要個人情),晉人考慮到秦人在出師勤王的事件上給足了自己的麵子,也就不好拒絕了。
親晉聯軍出師伐鄀。鄀君向楚國求援,楚成王正帶著兩個外甥女遊覽楚國的大好河山,他不想為了一件小事敗了自己的雅興,也不想為了一個邊陲小國耗費國力。
但是新任令尹子玉說:“鄀國是我國的西北大門,人一旦滅亡鄀國,就可以控製漢水上遊;到時候,絞國、鄧邑就會暴露在兩國重兵之下。所以鄀國之重,絕不在申、息之下,得臣請君王務必出師救鄀。”
楚成王便命令申公子儀(鬥克)、息公子邊(屈禦寇)率領申、息子弟支援商密,令尹子玉則率主力駐紮在其後三十裏處,以做為兩人的後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