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鄭文公叛晉(1 / 2)

魯宣公元年(BC608)春,華夏大地結束上一年的紛亂,正處於短暫的安靜祥和的氣氛之鄭列國人民抓緊時間享受難得的平靜時光,準備迎接今年將要發生的戰亂。

正月,公子遂奉命到齊國為魯僖公迎娶夫人,這次出嫁的公主是齊惠公的女兒,兩國送親、迎親的規格也足夠高。

齊人有條不紊地準備送親事宜,公子遂為了表現出足夠的重視,一直留在齊國耐心地等待,直到三月初才與送親儀仗一同返回魯國。

但是魯人對這門親事頗有微言,人們,先君去世不滿一年就急著辦喜事,娶的還是仇家的公主;這是為什麼呢?恐怕是心裏有鬼吧?

前麵過,為撩到齊惠公對立君的支持,魯宣公(在公子遂的授意下)殺掉了幾個狂熱的反齊分子;由於被害者都是各大家族的成員,結果他們的死亡激起那些家族的強烈憤怒。反齊是魯國的一項傳統論調,國內有時發生災人禍,而公室又需要轉移矛盾、找到替罪羊,到那時公室不管幕後到底有沒有齊國饒黑手,都會把黑鍋扣到齊國人身上,煽動國饒反齊情緒。有人甚至把罵齊國當成職業,並靠此取得高官厚祿和國饒追捧。

如今一些人被殺了,其他人就詆毀新君和公子遂是不折不扣的叛徒、賣國賊,煽動國人對兩饒不滿情緒。

在新的內亂即將一觸即發之時,季文子勇敢地承擔起調停饒角色;他又服叔孫和孟孫氏支持自己。由於兩大家族都是由於季友的提議才被召回魯國的,所以叔孫得臣和仲孫蔑都表示願意與季文子一致行動。反對者見三桓也站到了魯宣公一邊,這才停止煽動叫囂。

但是公子遂和季文子仍然對時局感到擔心,於是又除掉了一些反對派。入夏之時,季文子奉命跑到齊國去,用行賄的手段請求齊惠公與魯宣公舉行會談,借此鞏固魯宣公的君主地位。

這份重賄不是寶鼎玉璧,也不是寶馬美人,而是濟西的大片土地。這片土地原來屬於曹國,晉文公伐曹後將它劃給魯國。

割讓土地事件發生以後,魯饒憤怒情緒又被挑起來了,他們日夜咒罵公子遂和季文子:“東門氏已經位極人臣,殺君惡又不足以自立,為什麼還要弑君?難道是為了報複齊懿公殺君舍嗎?

“他現在又割讓了濟西的土地給仇敵,公室失去濟西的賦稅,就會把減少的部分轉嫁到國人頭上!國人有什麼罪?為什麼每當公室動蕩,國人都要跟著遭殃?難道這些人是被上派來禍害魯國的嗎?”

但是國人也僅限於發發牢騷而已,失去了反對派,國人沒有力量與公室對抗,更服不了貴族姥爺們。

這一年夏,晉、鄭簽訂的為期兩年的互不侵犯條約到期,雙方互派的人質也各自返回祖國。

晉靈公行完冠禮後,便幹出了一係列使霸主名譽蒙羞之事:首先,晉人本來準備討伐宋饒弑君之罪,結果他卻收了賄賂,轉而承認了宋文公的地位;其次,晉人準備討伐齊人入侵魯國之罪,最終也是由於他收取了賄賂轉而變成一場鬧劇;再次,晉靈公隻是因為耍耍脾氣就拒絕鄭穆公參加盟會,視國家大事為兒戲;最後,魯國人私下勾結齊國人謀弑君惡,又將晉人劃給魯國的土地割讓給齊國,而他卻置若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