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陽虎逃齊(1 / 2)

陽關城(今山東泰安東南)本是季氏領地,城市規模與地位僅次於費。陽虎當政後便將它和讙城(今山東寧陽西北,離平陰隘口很近)劃歸己有,又通過數年經營將其打造成堅固的堡壘,也使兩城變為國中之國。

陽虎逃進讙城後加強了城市防禦,同時向齊國派出使者,請求齊景公接受兩城。齊景公大喜,他說:“得陽虎相當於得魯軍之半,得陽關與讙城相當於得魯國之關口與隘道。魯國如果仍然不肯臣服,寡人就把曲阜從華夏版圖上抹掉。”

齊景公派使者宣布任命陽虎為齊國大夫,並接收了兩城。魯國在三年間分別向齊、鄭、衛發動戰事;魯人四麵樹敵,如今又被陽虎掐住了脖子,頓時慌做一團。魯人不敢輕舉妄動,隻得加強守備、靜觀其變。

陽虎本以為照著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哪知道身邊很快出現了叛徒。魯定公九年春,讙城邑宰趁陽虎離開之際竟然帶著官印、戶籍和地圖逃回曲阜去了。官印和文件是統治權的象征,這起事件使得讙城人相信陽虎的叛亂注定會遭到失敗。

讙城群龍無首、人心浮動、秩序混亂,陽虎派人來接收城市,但是原住民關閉了城門,拒絕官員入城。季氏軍隊很快趕來,沒費什麼力氣便將城市收複了。如此一來,陽關的地位就變得孤立且岌岌可危了。

季氏的很多低級家臣都是被陽虎裹挾進叛亂行動的。人們實際上既沒有反叛之心,也沒有犯下嚴重的罪行;很多人甚至已經開始策劃推翻陽虎的行動。

陽虎預感有那些人在,陽關也將不保。但是他不想傷害那些多年相處的同事,他把從宮裏搶來的寶玉和寶弓交給他們,讓他們帶著寶物返回都城。那些人後來都被季桓子赦免了。

讙城光複後,齊國人沒有做出激烈反應;魯國人決定趁熱打鐵,一舉收複陽關。

六月,季桓子與孟懿子帥師包圍陽關。陽關西麵緊靠泰山,三麵為平原。陽虎登上城牆放眼望去,見目之所及之處都是都是軍營,隻有城西那麵由於地勢原因隻駐紮著少量敵軍。魯軍攻了幾天卻成效甚微。季桓子於是下令停戰,同時開始大量製造攻城器械。

陽虎心裏清楚堅守城池已經毫無意義,他便製定了一個大膽的突圍計劃。陽虎給季桓子下了一封戰書,戰書中宣稱要與他在陽關南郊展開堂堂之戰,一戰定勝負。季桓子實在搞不清陽虎的用意(除非他已經瘋了或者想自殺),經過慎重考慮之後同意與他決戰。使者離開後,季桓子又從城北和城西調集了部分軍隊以加強城南的力量。

決戰前一天的夜裏,由於燈火管製,陽關城已經籠罩在無盡的黑暗中。北門外的魯軍也進入沉睡模式,營內隻有星星點點的營火在閃動,負責了望的哨兵強打精神關注著城市方向。

突然間,陽州城城牆上突然亮起無數火把,冒出無數人影,人們在向城下傾倒著什麼液體;然後扔下火把,整麵城牆頓時籠罩在熊熊大火之中。

哨兵猛烈敲擊金鐸,刺耳的噪音響徹雲霄;沉睡的士兵瞬間被驚醒,一個個被嚇得肝膽俱裂,接下來便到處尋找武器和盔甲。

城門猛然打開,從城裏衝出一支敢死隊,為首的正是陽虎。隊伍衝出來後,陽關人竟然把城門也點著了,熊熊烈火連稱一片,炙烤著整麵城牆。從公室軍的視角看來,城市儼然成為一座燃燒的煉獄;而張牙舞爪的敢死隊就是從煉獄裏殺出來的鬼魂惡魔。

軍營頓時亂作一團。此時季桓子河孟懿子已將主力帶到城南去了,北營的部隊不多。營內指揮官年輕而缺少應變經驗,因此沒有及時組織起防線。結果那支凶神惡煞般的隊伍就如同“陰兵過境”似的衝過營地沒入黑暗了。

陽虎連夜逃進平**,這才停下來喘口氣。他在數天後進入臨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