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蔡國遷都(1 / 2)

滅亡頓、胡兩國標誌著楚國再次進入活躍期、也是楚國將對蔡國進行全麵報複的先兆。從春秋版圖中可以看出,楚國滅頓、胡以後,就從北、西、南三麵實現了對蔡國的壓製(當時蔡國定都汝水北岸的新蔡),幾乎把蔡國變成了楚國的國中之國。

魯哀公元年(BC494)春,楚昭王將要進攻蔡國;他向隨國、陳國、許國(許國本已被鄭國所滅,楚國把流亡的許國遺民聚集起來遷到另一地點,恢複了許國社稷)發出命令,要求三國提供軍隊、雜役和輜重。

聯軍到達新蔡郊外後,楚軍沒有急於發起進攻,而是首先切斷了新蔡通往其他城市的道路,把新蔡變成一座孤城。蔡國人對當年楚軍滅蔡時展現的強悍的戰鬥力仍然記憶猶新,對楚軍製造的各種恐怖事件仍心有餘悸。而聯軍大張旗鼓地進行準備活動又極大地刺激了蔡國人的神經。

楚國人又在新蔡城東一裏處修築了一條高兩丈、寬一丈的隔離牆,以防止蔡人進攻和外逃,同時又開始製造攻城器械。聯軍施工時把聲勢營造得相當之浩大:工作實行數班倒,現場白天人聲鼎沸,夜間燈火通明;聯軍身上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力氣,現場任何時刻都保持著熱火朝天的場麵。

蔡國公室中幾位曆過三十七年前發生的那場亡國之難的老大夫向蔡昭侯進言,勸他盡快與楚國人議和,不要等到城門被敵軍攻破的時候才想起來服軟。

蔡昭侯此時也失去了往日的囂張勁兒,他變得手足無措、坐立不安,終日垂頭喪氣。太子勸他說:“老大夫們說得在理,繼續抵抗毫無意義,大臣國人也不能容忍國家再次滅亡。他們一定會對父親采取行動,父親不要把自己變成下一個齊莊公。”

蔡昭侯這才把太子派出去與楚國人媾和。如果按照曆代楚王的行事風格,楚昭王根本不會允許蔡國使者踏入軍營一步;這是因為接見意味著和解、和解意味著原諒、原諒意味著蔡國可以不用再受軍事懲罰。然而蔡昭侯當初正是因為無法原諒楚國人對他的羞辱才憤然聯吳攻楚,摧毀了楚國的邊壁江山。既然如此,楚昭王又有什麼理由原諒他呢?況且楚昭王有完全的把握再次滅亡蔡國。

但是不可思議的情況還是發生了,楚昭王竟然親自接見了蔡國太子。對於蔡國人的請求,楚昭王表示同意;但他同時嚴厲地譴責了蔡昭侯的發瘋行為,又要求蔡國人必須將城牆的高度削減一半,交出所有戰車和大部分武器、盔甲和人質、財產,隻能保留基本的防衛力量。

太子沒有勇氣拒絕這些令國體蒙羞的要求,也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隻能無條件地全盤接受。

兩日之後,都城城門打開,蔡昭侯領著大夫、兒子們和大夫們的兒子出城投降,同時出來的還有大批的國人男女,他們按照性別分列左右。

楚昭王故作和藹之狀接見了那位老冤家,然後帶著陳閔公、唐侯、許男和軍隊進入新蔡。數日之後聯軍都取得了自己的那份戰利品,這才撤出新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