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長的文膽太田牛一所記錄的信長公記卷十三,對大阪是這樣記述的,這也是信長對大阪的評價吧。,
以下引用篇幅較長,但這確實是能夠了解時人對大阪的認識的重要史料:原來大阪此地,乃是日本第一的好地方。
具體來,距離奈良、堺、京都很近,特別是從澱、鳥羽到大阪城的入口,可乘船直達,據四方之要地,北有賀茂川、白川、桂川、澱川、宇治川這些大河,二三裏之內,還有中津川、吹田川、江口川、神崎川流過,不知幾重。
東南可見尼上嵩、立田山、生駒山、飯盛山的景色,山麓有道明寺川、大和川流過,通過新開的深河,與立田的溪水彙合,到大阪的腰部還有三四裏的距離,河川相接,水色渺渺。
西麵更是漫漫滄海,其狀難以言表。唐土、高麗、西洋的船隻,在海上出出入入,五畿七道均雲集於此,實在是商貿利潤聚集的富貴港口。
接著,信長公記又描述了此處本願寺的繁榮景象:本願寺對治煩惱之怨敵,在佛法興盛的靈驗之地構築住家。房屋鱗次櫛比、滿是富裕之煙。
這裏都遵從此法,從偏僻的地方和遙遠的海島而來的拜佛者夜以繼日,絡繹不絕。
此外:信長公這一年中,使野田、福島的守軍盡數退去,大阪就在眼前。然而這些僧侶,卻起兵n,通路遂被阻斷。
根據信長公記可以看到,信長可能不隻是把大阪視作適合築城之處,還視其為溝通河川、港灣的交通要地、貿易關鍵點。
而且信長還認識到,這地方已與唐土中國、高麗朝鮮,甚至與印度乃至歐洲聯係起來。
若將大阪納入控製之下,尾張、美濃、近江、京都,以及攝津、河內、和泉、大和也可以被聯係起來,織田軍的軍事和貿易絡可以通過瀨戶內海延伸向四國、中國地區本州島西部、九州。
並且,通過大阪灣,從日本周邊的亞洲諸國到歐洲的海上商路也得以打開。,信長之前已經通過葡萄牙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了解到了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的情況,因而應該能夠充分認識大阪的重要性。
因此,信長對於本願寺所在的大阪之地的控製欲很強。信長對再三遣使求和的三好三人眾置之不理,連日向野田要塞和福島要塞發起進攻,這就是對本願寺的威脅,意圖恐嚇其撤出石山。
傳聞,進攻野田、福島之後,就會再進攻大阪。細川兩家記終於,顯如在命令各地的信徒向大阪會合的同時,下定了起兵的決心。
足利義昭隻是一個導火索,現在整個桶已經炸開了。
近衛前久拿出正親町皇的親筆信,希望顯如上人看完之後可以和太閣以及武田將軍好好談談。
顯如上人看完書信,就把書信交給了身邊的人,隨後下間仲孝道:“主持,此事萬萬不可!如今東軍已經與武田正信接觸,毛利大人也已經出兵六萬在播磨!
織田信長如今是危如累卵,所以才會有他來求和,上一回也是在皇陛下的中介下與織田信長和談,結果呢?長島的同門,比叡山的同門,都慘死在織田信長手中啊!”
顯如上人聽到這裏,道:“關白大人,不是本座不給你麵子,實在是織田信長與本宗之間已經是血海深仇,不可能和談了!”
近衛前久歎了一口氣,連夜回到織田信長那裏訴了情況。織田信長並沒有什麼失望的表情,好似早已預料到了。
對於京都的安危,織田信長安慰了近衛前久一番,並且保證他會很快解決石山本願寺,讓畿內恢複太平。
在播磨丹波等地,山中鹿介幸盛先是拿著武田正信捐助的錢糧召集足輕農兵,得兵五千,加上武田正信支援的一千人,共計六千。
五月份,隨著毛利輝元宣布參戰,播磨的上月家反叛,投靠毛利家,隨後留守丹波的赤井直正按照武田正信之前所安排的,支援尼子家兩千人,並且拿出武田正信的親筆信。